第08版:理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陈玉琢

摘要:在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力量。而面对群众诉求多元化及治理任务复杂化的现实,需要构建长效性的治理机制。基于此,文章围绕党组织培育党员骨干、打造红色驿站及建立党员联户台账三个方面探讨,旨在推动党建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

引言:随着社会治理重心不断下移,基层在推动社会稳定与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面对群众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党建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引领力量,能够依靠强化组织建设、优化服务机制及凝聚群众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探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路径,对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育基层党员骨干,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党员骨干是党组织决策与群众需求之间的桥梁,党组织可以开展系统培训、分层考核及实践锻炼,增强党员骨干的服务能力,使其具备识民情、解民忧的能力[1]。依靠骨干带动群体,能够将党建工作由“组织推动”转向“群众联动”,实现基层治理的精准化与常态化[2]。

例如,党组织在培育党员骨干过程中,注重建立常态化选拔与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岗位职责及群众需求双向匹配原则,选出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服务骨干。同时,可以采用轮训制、跟岗制、实践制等形式,提升党员骨干的沟通协调能力。此外,党组织定期组织骨干入户走访、政策宣讲等活动,形成“发现—反馈—解决—评估”的闭环链条,能够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高效响应。

二、打造小区红色驿站,优化便民服务场景

随着城市社区服务需求多样化,原有治理方式难以完全适应。党组织打造红色驿站,将党建资源与公共服务有机结合,使组织功能更贴近群众生活。该举措有助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服务精准落地,进一步彰显党建引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3]。

党组织在红色驿站建设中以整合资源、优化功能为着力点,建立常态化议事制度、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并健全群众反馈渠道,提升小区公共事务协同效率。党组织将红色阵地与便民服务相结合,推动信息共享、事务共治,使群众需求能够被及时处理。此举不仅能够增强党组织在社区中的凝聚力,也可以推动基层治理向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使党建引领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建立党员联户台账,动态掌握民生难题

构建系统化信息载体,党组织能够精准记录群众诉求及意见建议,实现民情收集常态化、问题研判及时化。这一举措既能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也可以推动服务重心下移,提升治理效能[4]。

在实际推进中,党组织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明确党员责任范围,建立“一户一档、一事一记”台账机制,动态更新群众生活、就业、医疗等信息。采取定期走访、电话回访及线上录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闭环管理。为确保治理精准,党组织依托数字化平台,将台账信息同社区服务、社会救助、志愿帮扶等模块对接,形成数据共享,从而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从“静态记录”转变为“动态管理”,使民生诉求能够得到更快响应。

结束语:综上所述,党组织采用加强党员骨干队伍建设、优化服务阵地布局及健全信息台账机制等方式,能够形成政治引领有力、群众参与广泛的良性循环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优化治理结构,也能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未来,党组织应进一步深化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融合机制,完善数字化支撑体系,为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学文 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与实践逻辑[J]理论导刊,2025,(09):27-32

[2]王子苏 建设功能型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路径[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5,(05):33-41

[3]于媛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基层治理的价值逻辑、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J]新东方,2025,(04):25-30

[4]陈一远 不断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J]支部生活,2025,(08):13-14

(作者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