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汽笛长鸣,千吨货轮驶入信阳港·淮滨中心港。作为河南通江达海“最年轻”的港口,淮滨中心港开通了10条集装箱航线,合作港口超过30家。乘着港口建设的东风,2024年,淮滨县域经济排名从全省末位跃升至第40位。这份“逆袭”答卷背后,正是淮滨县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生动实践。
“近水楼台先得月”,淮滨县的逆袭启示我们,依托物流基地,吸引相关企业和资源集聚,交通枢纽优势应从简单的交通“流量”枢纽转化为产业“留量”的平台,真正从交通“过道”变为经济“节点”。
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的,要放大优势、借势而为。而素有“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之誉的信阳,恰是全省少数具备“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的城市。信阳境内,高铁高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内河航运通江达海,明港机场直飞多个大中型城市。这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枢纽,更是发展动能转换的战略支点。
一方面,要学会“借位”。通过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巧妙借助周边经济圈的辐射力。信阳可充分发挥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人脉相通的独特优势,积极打造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另一方面,要善用“错位”思维。在区域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信阳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准差异化发展路径,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中构建核心竞争力。
交通优势带来的不仅是人流物流,更是市场机遇、消费需求、产业活力。即将召开的信商大会,正是汇聚天下信商、共谋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找准方位、谋划出彩,在河南发展全局中明确自身定位,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让我们共赴信商之约,将交通优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发展胜势,携手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