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从“追光”到“发光”的红色传承人


——记光山县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宣传教育股股长李颖

□本报记者 马依钒

不少到过光山县邓颖超祖居的游客,都对李颖的讲解印象深刻。在她的娓娓道来中,历史底色与时代共情巧妙链接,柔声细语却催生出振奋人心的力量。

如何把红色故事讲好、将红色精神传承好?14年间,从一个人坚持到一群人同行,90后李颖从“追光者”成为“发光者”,把岗位当作舞台,书写时代答卷。

做好一件事,让讲解有温度

2011年夏天,大学毕业的李颖回到家乡,走进光山县邓颖超祖居纪念馆,成为一名红色讲解员。

最初,李颖总是捧着稿子,一字一句地复述历史。直到一天,有位老人听完讲解后,微笑着说:“姑娘,你讲得不错,再多点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就更好了。”正是这句话,让李颖打开了新世界。

怎样讲更动人?李颖尝试改变。她翻阅大量资料,挖掘历史细节,融入自己的理解。但凡开口,不再是生硬的复述,而是带着情感去讲述。“被邓颖超的精神深深打动,我们要加倍珍惜现在的生活。”诸如此类的游客反馈,让李颖更自信也更坚定。

重塑一个馆,让历史活起来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当年年初,邓颖超祖居纪念馆启动全面陈展提升工程,李颖主动请缨,参与内容策划与讲解词撰写。

随后3个多月,李颖几乎没有休息日。白天,她走访邓颖超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记录那些未被写入正史的细节;夜晚,她伏案整理资料,有时为了一段表述反复推敲到凌晨。最终,李颖整理出数十版策划案和十几万字的讲解稿。

2021年7月1日,焕然一新的邓颖超祖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站在重新布置的展厅里,李颖望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强烈地感受到:历史真的“活”了起来。

感召一群人,让精神聚起来

从“追光者”到“发光者”,在红色传承的道路上,李颖悄然嬗变。

在历史回响中凝聚“她力量”,李颖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巾帼宣讲团,用更贴近女性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其中,“大别山党课别样红”系列主题宣讲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巾帼宣讲品牌。

2020年以来,李颖带领团队开展红色宣讲850余场,覆盖受众10万人次。这支团队先后获得“河南省基层理论宣讲集体”“信阳市三八红旗集体”“信阳市五一巾帼标兵岗”“信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

记者短评

舞台就在脚下

□时秀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讲解员是离红色故事最近的人。“红色精神就像一束光,我就是追光者。”从守望一束光、追逐一束光,再到成为一束光,李颖用14载光阴完成了一场红色传承与女性力量的融合嬗变。

首次踏进邓颖超祖居纪念馆,在海棠树下初识红色精神;3个多月昼夜走访伏案,顺利完成全面陈展提升工程;站上省市宣讲台,传递历史与时代共情的女性力量……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每一次,李颖总能交出完美答卷。

为何总能一枝独秀?因为在她的脚下,每一步都是舞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