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先辈:
展信安。
此刻是2025年的夏夜,我的脑海里忽而展开了你们奋勇抗战的壮阔画卷。硝烟散尽已经80载,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那声“绝不后退”的呐喊,至今仍在时光的长廊里激荡回响。当我细细品读泛黄的战地日记,不畏强暴的坚韧藏在字里行间;当我轻轻触摸锈迹斑驳的步枪,冰冷钢铁上镌刻的是百折不挠的意志。这些从战火中淬炼出的精神武器,从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它们在脱贫攻坚的山路上跋涉,在科技攻坚的实验室内闪耀,正以新的姿态,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不畏强暴的坚韧在“高敬亭与金刚台妇女排”的坚守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高敬亭率领红军游击队在大别山金刚台坚持游击战。由张敏等女战士组成的“金刚台妇女排”,在敌人围剿中靠野果、树皮充饥,用山涧水为伤员清洗伤口,在岩洞中办起“山林医院”,创下“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这份因地制宜、顽强求生的智慧与坚韧,在新时代的新县“九镇十八湾”脱贫奇迹中得以传承。新县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旅游扶贫工程。田铺大塆村民在无工业基础的困境中,将当年游击队活动的古村落改造成创客小镇,2020年实现整村脱贫。正如当年妇女排因地制宜求生存,今日村民用“红绿古”三色旅游开辟新路。
血战到底的执着在肖永智“带伤突围”的顽强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信阳新县人、八路军冀南七分区政委肖永智在山东临清突围战中腹部中弹,肠子流出仍坚持指挥,用绑腿捆住伤口继续作战,最终牺牲,时年28岁。这种为了信仰和胜利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执着精神在信阳航天集团“高铁紧固件”的攻关战场上得到了有力回响。在研发高铁紧固件时,技术团队曾连续38次试验失败。然而,“像肖永智坚守阵地一样攻克技术壁垒”的标语如同战鼓,一次次点燃他们的斗志,最终成功突破德国技术垄断。
敢为人先的胆识在韩明柱等英烈“夜袭阳明堡”的创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信阳籍英烈韩明柱时任八路军129师769团营长。在团长陈锡联的指挥下夜袭日军的阳明堡机场,用集束手榴弹炸毁24架敌机,创造了“步兵打空军”的战争奇迹。这份打破常规、出奇制胜的智慧,正在信阳潢川县的“5G+智慧农业”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信阳潢川县通过“5G+智慧农业”系统,让农民用手机APP精准控制万亩稻田的灌溉、施肥。这种“农业革命”正如当年夜袭机场的奇谋,是用新技术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在2023年带动全县水稻增产15%。
万众一心的团结绣制在大别山那件特殊的“百家衣”上。抗战时期,大别山群众为游击队缝制“百家衣”:每户捐一块布拼成衣服,既解决战士缺衣问题,又让穿着者牢记人民托付。这份同舟共济、鱼水情深的情谊在浉河区的“爱心粥屋”里延续。200余名志愿者轮流值班,8年来风雨无阻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就像昔日“百家衣”凝聚百姓心意,今日“爱心粥”汇聚城市温度。
这些由血与火铸就、又在和平年代发扬光大的精神图谱,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更彰显了新时代的荣光。夜风送来栀子花的芬芳,混着邻居家婴儿奶粉的甜香。这安宁的夏夜啊,连蝉鸣都显得如此从容。但我知道,在1937年的此刻,你们或许正攥紧最后一颗手榴弹,用身体丈量着战壕的深度。请放心,先辈们!你们誓死守护的每一寸山河,我们都在用幸福细细丈量;你们没能等到的黎明,我们正加倍珍惜。愿后世永沐阳光,不闻硝烟。
此致
敬礼!
王佳黎
2025年7月29日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