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领导干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路径研究


李敏

科学决策能力是指决策者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应用各种科学的分析手段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活动。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破解本领恐慌的客观要求,领导干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承担时代重要使命的必答题。

一、要有战略眼光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具备战略眼光的前提是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战略思维,能避免在方向上错误。这就要求处理好两对关系。在空间的广度上,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时间的跨度上,要处理好当下和未来的关系。

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必须强化大局观念。当局部与整体产生矛盾时,应果断放弃局部,抓住关键,以确保整体的顺利发展。这就是“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关键性的局部可能会影响到全局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在局部利益可能导致全局利益受损时,决策者又要高度重视局部利益。

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必须培养远见卓识,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眼前和长远之所以是一对矛盾,很大程度上在于获得利益的时间早晚。受任期制、绩效考核等机制的影响,领导干部往往会选择虽然小但是唾手可得的收益。但是领导干部在做决策时,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部门,甚至是一个地区,这就要求看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要考虑它在未来会对全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着眼长远,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能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二、要开展可行性研究

在决策之前,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反复论证,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开展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要多方听取意见,综合评判分析,做到科学取舍,把握决策艺术和方法,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

一要多方听取意见。科学决策最重要的是要听得进不同意见,能充分听取、尊重、分析、采纳不同意见。坚持科学决策,就必须在重大政策出台的过程中坚持民主决策,让大家都发言,听取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从而最广泛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领导科学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听到反对的声音不做决策。

为什么要多方听取意见呢?我们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是不同的。第一,每个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决定了每个人具有不同的阅历、学识、禀赋和才能,因此也决定了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每个人因为观察角度和利益需求的不同,对相同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第三,客观世界始终处于变化和发展中,人们的思想及对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演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做决策的时候,能接受不同甚至反对的声音。支持的声音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决策,反对的声音有助于提前做好潜在风险的预案。能否听到真实的声音,对做出科学决策至关重要。这实际上考验的是领导干部民主素养的高低。因此,领导干部应探索建立重大决策协商制度、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制度,以及重要决策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等,通过多种途径和不同方式多方收集意见,以此为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要综合评判分析。现代领导的决策是有行为后果的,科学的决策必须具备可行性、符合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既不能因过分夸大风险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畏首畏尾,也不能仅考虑领导干部的一厢情愿而对客观条件不管不顾,只考虑主观需要、只关注可能成功的机会和有利的因素而不注意考虑不利因素和承担失败风险的可能性。简而言之,领导干部做决策要尊重科学,做到实事求是。

三要做到科学取舍。现代领导决策是一个“谋划”与“决断”分工合作的过程,要做到能谋善断,在时间顺序上,就必须先“谋”后“断”。一般来说,“善断”有两个衡量要素:一是要求断得正确;二是要求断得及时。两者缺一不可。权衡利弊的根本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决断,还要避免落入“尽善尽美”的决策陷阱,要当断则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过度追求完美决断,往往会错失最佳机遇,甚至会酿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后果。

三、要真正符合实际情况

决策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在实践过程中,决策越符合实际,就越能体现科学性。

一要深入学习研究。首先学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尤其是学习领悟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能避免走弯路,有助于领导干部做出科学决策。其次要学历史。从历史上的王朝兴衰更替中,看到每个鲁莽或者慎重的决策,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增强科学决策的意识。最后要学纪律。学好党内纪律要求,以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为指导,才能保证在“策”的环节把准决策的方向。

二要专业论证分析。要使做出的决策真正符合实际情况,就需要借用“外脑”的智慧,借助专家咨询系统,进行专业论证分析。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可能会发生专业论证“失灵”的现象。这主要由两个方面导致:一是专家失灵。可以通过去行政化、多渠道遴选等途径,选好专家,或者通过适当公开专家意见等方式,进行避免。二是决策者的障碍。决策者做决策往往会受到过往成功经验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因惯性思维导致忽略不同事件之间的区别,从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所以在做出决策之前,可以邀请正反两方面的专家就各自的观点进行各个方面的充分辩论,最终帮助领导干部做出科学的决策。

三要全面权衡决断。领导干部做出权衡决断,必须具有前瞻思维,能科学地预测未来。科学预测不是“拍脑袋”的盲目论断,不是“拍胸脯”的大胆保证,而是在全面掌握有关情况、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缜密的分析判断的。这需要领导干部具备从细微之处洞察整体的能力,能够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获取的决策信息去除虚假,抓住事物的本质。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党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