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理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的概念与内涵


朱红建

数智化时代,高校积极主动向数智技术“借势”,致力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准确理解数智化转型的概念与内涵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的重要一环。

(一)“数智化转型”的概念与内涵

“数智化转型”的概念。“数智”是一个新兴概念,最早指的是数字智慧化与智慧数字化的有机结合,指数字技术与人类智慧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数据转化为具有智能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的工具,推动业务优化与创新。“数智化”源于“数字智商”,是“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后形成的技术手段和工作系统”,可以理解为“数字化+智能化”,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更高要求,具体是指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对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决策机制等进行全面升级和创新的过程,旨在实现更高效、智能、精准的运作。即数智化时代是继数字化时代之后,以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人机协同为核心特征的新阶段。因此,数智化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人类认知方式的深刻变革,并已运用于工业、零售、教育、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推动这些领域实现数智化转型。总之,数智化转型是指企业、政府机构、教育机构等各类组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组织的战略、运营、管理、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和优化,从而构建起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智能决策为核心驱动力、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组织形态和发展模式,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数智化转型”的内涵。数智技术是对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的简称。数智化转型是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传统产业、组织或领域通过技术重构实现“数据驱动+智能赋能”的系统性变革,其核心内涵可从技术、组织、数据等维度展开。一是技术层面。数智化转型依赖于多种先进数字技术的集成与协同,大数据技术用于收集、存储和分析海量的业务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智能化的预测、分类和决策;物联网技术将物理设备与数字世界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交互;云计算提供灵活可扩展的计算资源和存储服务,支持业务的快速部署与弹性扩展。这些技术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技术体系,共同推动其数智化转型。二是组织层面。组织上打破传统的层级式组织架构,建立更加灵活、敏捷的扁平化组织,促进信息的快速流通和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高组织的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在人才结构方面,培养和引进具备数字化思维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员工的数字素养和能力,适应数智化转型的需求。三是数据层面。数据成为核心资产,将数据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为决策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数智化转型”的特征

数智化转型是各个组织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数据驱动决策:从经验主导到精准治理。数据驱动决策,其本质是通过全域数据与智能算法的结合,推动决策模式从依赖主观经验向精准治理升级,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模型预测、用智能优化”。传统经验主导的决策模式,主要依赖管理者过往积累的经验与主观判断。在精准治理层面,数据驱动决策助力各组织实时监控运营状态。通过设置关键指标预警机制,一旦数据异常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调整策略,使决策从“模糊的经验推测”转变为“清晰的量化分析”,极大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二是全链条覆盖:从局部优化到系统变革。传统发展模式下,多聚焦于局部优化,如改进某一环节的设备、优化特定部门的管理流程,虽能带来短期效率提升,但由于缺乏整体视角,各环节之间协同性差,难以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数智化转型从研发设计环节,借助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和创新。三是个性化服务供给:从统一灌输到精准滴灌。服务供给模式的重构,即通过数据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从“标准化、规模化”的统一灌输式服务,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场景为锚点”的精准滴灌式服务,实现服务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用户体验的指数级提升。

在数字技术与智能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以创新的技术应用和理念革新,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的概念与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的概念。在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数智化转型成为新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数智思政是数智技术的实践体现,是科技发展催生出的教育新样态。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是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管理与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育生态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重构与优化,以提升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从概念本质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并非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思政课堂,而是以技术为驱动,推动思政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方位变革。它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在时空、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的限制,构建起开放、多元、智能的教育新生态,使思政教育更贴合时代发展需求与学生成长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数智化转型,是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技术层面实现基于信息化的多元技术融合,以技术赋能并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变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载体、环境、队伍等各环节数智化能力的跃升。一是构建全要素数字化生态。数智化转型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为底层支撑,推动思政课教学要素的全面数字化。其一资源数字化。搭建思政课数字资源库,整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3D模型、虚拟仿真实验等多元资源,实现资源的全域共享与动态更新。其二场景数字化。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例如通过VR技术还原历史事件现场,通过元宇宙平台打造跨时空对话场景,通过AR技术将理论知识点转化为可交互的三维模型。其三管理数字化。建立学生数字画像系统,整合课堂表现、在线学习行为、社会实践记录、心理测评数据等,形成“思想动态—行为轨迹—心理特征”三维画像,为精准育人提供数据支撑。二是从“经验主导”到“精准治理”。传统思政课依赖教师经验判断学生需求,存在“大水漫灌”式供给、反馈滞后、效果不可测等问题。其一需求精准识别:基于技术分析学生论坛发言、作业文本、在线讨论中的意识形态倾向与价值困惑,结合舆情监测系统捕捉校园热点话题,构建“需求—风险”双维预警模型。其二资源精准推送。通过智能推荐算法,根据学生画像动态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例如向对“乡村振兴”感兴趣的学生推送“数字农业”实践案例,向对“国际关系”关注的学生推送“一带一路”专题课程。其三过程精准干预。利用情感计算技术实时监测课堂情绪波动,当检测到学生注意力分散或情绪低落时,自动触发“知识卡牌游戏”“互动问答”等调节环节。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智化转型的路径创新研究”(编号:23VSZ121)】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