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涛)每年夏末秋初是犬伤高发期。此时天气炎热,猫狗等动物易因燥热出现攻击性行为;人们穿短袖、短裤,裸露皮肤多,与动物接触时被挠伤、咬伤概率大增。昨日上午,市中医院工区路院区急诊医学科主任朱桂华透露,今夏以来,该院急诊医学科 24小时动物致伤门诊已接诊各类动物致伤患者500余例,含猫狗咬伤、抓伤及仓鼠咬伤等,接诊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
“狂犬病作为人畜共患、病死率接近100%的头号致命传染病,其潜伏期最短只有5天。一旦被咬伤或抓伤,务必第一时间就医,注射狂犬疫苗进行预防非常重要。”朱桂华表示,猫狗、蝙蝠、浣熊、狐狸等都是潜在传染源,一旦被咬伤或抓伤,要立即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
伤情需按暴露等级科学处置:Ⅰ级暴露指接触或喂养动物,皮肤完整、无损伤,无需处置;Ⅱ级暴露指裸露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需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或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判定为Ⅲ级暴露,除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外,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若创面较深,还需注射破伤风疫苗。
“很多人认为,被狗咬伤后必须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病疫苗才有效果,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朱桂华表示,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个月至3个月,极少超过1年。虽然尽早接种疫苗效果更好,但只要病毒未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疫苗仍可能发挥保护作用。因此,即使超过24小时,只要未发病,仍应尽快接种,且越早越好。
据了解,自2024年3月运行以来,作为目前豫南地区唯一一家动物致伤门诊,市中医院工区路院区急诊医学科开设的24小时动物致伤门诊,可开展专业规范的伤口冲洗、清创修复、感染控制、疫苗接种及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等医疗处置服务,能对猫狗抓咬伤、毒蛇咬伤、蜈蚣咬伤、蜂蜇伤等常见动物致伤情况进行规范诊治。该门诊凭借专业的诊疗能力与服务,已为广大群众筑牢了动物致伤风险防范的专业健康屏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