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新俊 通讯员 徐涛
“享受居民水电气价格政策后,运营成本有效降低,食堂发展更有底气了!”昨日,平桥区平桥街道兴隆社区老年食堂经理陈静的话语中透着欣喜。这份实惠,正是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的生动注脚。
一菜一汤,尝出晚年幸福;一粥一饭,品出民生温度。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是晚年幸福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和市委相关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将开展老年助餐联动专题调研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精心组织,精准发力,着力破解老年助餐服务中的难点堵点,推动“家门口的热乎饭”惠及更多老人。
切题:聚焦民生关切
近年来,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人口143.9万,占比23.98%;65岁以上人口100万,占比16.68%,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助餐需求持续提升。
民生所盼,监督所向。市人大常委会紧扣老年助餐这一民生关切,将养老服务监督列为年度重点监督工作,在2024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三级联动监督基础上,梳理出助餐设施规划布局、运营模式、补贴政策等12项监督重点,并细化形成21项调研内容清单和11个部门职责清单,力求摸清实情、找准症结、推动整改。
“全市各级人大要加强联系联动,聚焦设施布局是否合理、服务模式是否丰富、扶持政策落实是否到位、服务供给是否持续、服务监管是否有力,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依法提出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推动全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持续提升。”4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联动专题调研部署推进会,对开展联动监督提出明确要求。
会后,全市市县(区)人大迅速行动,组建由32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参加的42个专题调研组,全面开启一场聚焦“舌尖上的幸福”的深度监督。
调研:查找问题短板
“饭菜价钱贵不贵?合不合口味?”“经营服务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能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幸福食堂是该镇利用福彩资金打造的首家农村助餐点。
60岁以上老年群体每餐7元、70岁以上每餐6元、80岁以上每餐5元……在平桥区明港镇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三里井美好社区食堂,价格表清晰了然,几十位老人正在有序用餐。
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成员边看边问,详细了解食堂经营现状、优惠政策兑现、多元服务开展、食品安全管理等情况。
“每周中午的菜都不一样,都是新鲜的时令蔬菜,吃着可口又放心。”楼畈村的李卜明老人由衷地说。
“我们美好社区食堂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环境干净整洁、饭菜健康实惠,既能吃饭又能阅读、健身、休息,还提供上门送餐等服务,很好地解决了养老急难愁盼问题。”三里井社区干部群众纷纷表示。
此次联动监督调研,是对全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一次全面“检视”,共实地走访各类老年助餐服务点、社区食堂110余个,召开座谈会50余次,收集建设性意见建议500余条。
“当前,就餐补贴存在‘申请难、兑现慢’问题。”“街道社区未建立动态更新的老年人数据库,对空巢、独居、失能等重点人群缺乏具体统计。”“城乡老年助餐服务发展不均衡,农村明显弱于城区。”“一些部门对老年助餐机构认定标准把握不一,导致增值税、所得税减免等政策红利‘看得见、用不到’。”“老年助餐有‘微利惠民’属性,补贴不能及时到位,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
…………
问题一条条汇聚,为精准靶向监督夯实基础。
此外,调研中还发现部分农村助餐点厨房面积小、设备陈旧,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具体问题,调研组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馈。综合各专题调研组调研情况,最终形成了关于全市养老助餐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审议:提出真知灼见
6月26日至27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副市长郑云作的关于全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一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
郑云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发展老年助餐纳入我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便利实惠、安全可靠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现已建成572个老年助餐场所,其中老年食堂253个、老年餐桌123个、老年助餐点196个。当前还存在供需结构矛盾突出、运营成效一般、惠企政策落实难等问题。
“当前,老年助餐服务存在发展不均衡、家庭式老年餐馆管理不到位及安全风险等问题。”丁东升委员建议要加强引导,分步骤精准施策,强化服务管理。
朱时锋委员表示,老年助餐服务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体现,建议提供差异化老年餐饮服务,丰富餐品种类。同时,政府需强化财政兜底,建立长效补贴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服务可持续性问题。
“应完善管理体系,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优化助餐服务,构建‘固定食堂+流动餐车+入户送餐’三级体系,满足不同需求。此外,引入营养师设计差异化餐谱,提升餐食适配性。”张玉宏委员如是建议。
方辉委员表示,我市养老工作涌现出“戴畈模式”“汪桥经验”“林湾做法”,工作值得肯定。但在养老助餐这方面还存在供需对接不畅、运营能力不足、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他建议,应着力解决知晓率低的问题,构建线上线下和基层相结合的立体宣传体系;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以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
大家“审”得认真,“议”得深入。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建议,本次常委会作出了审议意见,与专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并交市政府办理。
问效:推动持续提升
联动监督聚合力,同题共答见实效。在市县(区)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全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调研精准掌握全市助餐需求,推动572个助餐场所和39个美好邻里中心创新模式,优化服务。如新县建立“中央厨房+村组配送”、淮滨县利用物流协作、羊山新区打造“三级配送链”等模式,有效延伸了服务触角,织密城乡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潢川县塘埂村以“集体经济+社会救助”模式激活效能;商城县、新县开展互助志愿服务和“移动助餐车”等方式破解分散居住老人就餐难题。
通过持续强化政策保障力度,督促有关部门按助餐设施(食堂、餐桌、助餐点)等级,分别给予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累计发放532.75万元。推动落实养老机构税费减免政策,累计减免增值税、房产税约408.69万元,75家养老机构享受居民水电燃气价格。
针对养老助餐中的安全问题,推动了跨部门联合监管,有关部门对385家养老机构食堂、148个助餐点开展随机检查,整改隐患117个。
同时,监督调研中,紧盯问题整改“回头看”,将2024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三级联动监督反馈的38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作为调研重点。各调研组通过查阅整改台账、实地查看点位、走访服务对象等方式,逐项“对账销号”。
守护幸福“食”光,托举万家期许。“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聚焦养老助餐服务城乡发展不均衡、持续运营能力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普遍性问题,跟踪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的整改落实,推动实现老年助餐服务从‘有覆盖’到‘优服务’、从‘保基本’到‘促普惠’,切实把人大监督的‘问题清单’变为惠及全市老年人的‘幸福清单’。”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负责同志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