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大视窗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村民唱主角 “约”出新风尚


□瓮彦君

“修订村规民约就一个原则——大伙儿提、大伙儿议、大伙儿定!民主,民主,还是民主!”8月4日,光山县仙居乡长兴镇村党支部书记王虎昌说,“前些天,我们举行了一场网络直播活动,村民在直播间畅所欲言,一起商量村规民约咋定才能真管用!”

乡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今年4月份以来,信阳市人大常委会紧扣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目标任务,聚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各县区人大以《信阳市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的贯彻落实为契机,指导各乡镇(街道)组织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工作,为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聚力赋能。

作为仙居乡的两个试点村之一,长兴镇村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征集民意,把村里的直播平台变成了“议事厅”。白天忙于农活的乡亲们,晚上捧着饭碗就能加入讨论。“‘常回家看看’要写上”“红白事别搞攀比”“村道别乱堆柴火”“要像顺口溜,好记才行”……直播间留言不断刷新。村委委员林高琳边记录边回应:“好建议都记下了,明天就上会!”

直播间的热度尚未褪去,一场接地气的“板凳会”又在村民高世孝家的小院开场。85岁的高大爷家翻建新房,宅基地红线紧挨着规划中的巷道。按照图纸施工,就会影响邻居出行。想着农村建房向来“寸土必争”,村干部就上门召开“板凳会”。没想到,高大爷主动提出:“我家院墙往旁边退三尺。”这意味着主动让出十几平方米。“让三尺,自家进出方便,邻居门口也敞亮。老话说‘邻居好,是个宝’!”老人乐呵呵的话语,让在场的后屋邻居罗仕玉深受感动,当即表态:“我家也往后退一米!”

这桩美谈迅速传遍全村。村两委趁热打铁,组织村民代表商议:“建房主动让地,不是谁家的义务,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典范。”几番热烈讨论后,凝聚着村民共识的金句“邻里关系要维好,让他三尺又何妨”,被正式写入新版《长兴镇村村规民约》,续写了新时代的“六尺巷”故事。

人情往来莫攀比,送礼大小在自己;打牌赌博要远离,家庭事业放第一;常来看望父母亲,陪伴才是真孝敬;规范摆摊守界线,有序停车不添乱……经过7次座谈会反复修改,最终定稿的村规民约只有112个字,朗朗上口易传诵,句句聚民意,字字见真章。

“以前的村规民约,就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大伙儿也没往心里去。现在每条规矩都是我们自己提、自己议、举手通过的,好懂好记,好用管用。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村规民约!”村民们说。

定稿后的村规民约,不仅制作成小卡片发到每户村民手中,王虎昌的直播间也变成了宣讲新规的阵地。“每次直播的时候,我都讲,要让村规入脑入心、成为习惯。”王虎昌说。

村规民约修订与宣讲的过程,正是新风浸润人心的过程。“闺女今年考上大学,搁以前肯定要大办酒席。参加了村规民约讨论会,明白了新风尚。”村民廖海燕笑意盈盈地说,“这不,就在家里摆了两桌,一家人庆祝一下,心意到了,负担轻了,挺好!”

人人参与制订,人人承诺践行。这份真正从村民心底“长”出来的规约,大家认它、信它,更自觉守护它,让文明乡风在长兴镇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