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住在网格,幸福“升格”。近年来,我市以党建为引领,深耕网格化治理,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融入“一张网”,不断织密服务群众的“幸福网”。
网格化治理的核心在于化整为零、精准精细。我市将治理基础单位划分网格,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小区网格员’”分层体系。在网格里,网格员定期走访巡查,掌握社情民意,将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反馈至辖区。借助数字化平台,联通“H”型架构,贯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形成“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反馈评价”闭环管理,实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
网格化治理的优势在于整合资源、协同联动。曾经,部门存在各自为政、信息壁垒、“九龙治水”等问题,导致群众多头跑、反复跑。而今,网格化治理,整合党建、综治、城管、应急等各类资源,构建起“多网合一”的治理体系。各部门在网格内协同联动,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问题联治,促进了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网格化治理的生命力在于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网格化治理,我市搭建起协同联动的治理平台,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网格事务。同时,网格员宣传政策法规,收集意见建议,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激发了居民主人翁意识,促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深化网格化治理,仍需持续发力。如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完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强化制度保障,健全运行、监督、参与等制度体系……当“小网格”发挥“大作用”,“幸福网”将织得愈发紧密,基层治理现代化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