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凌云)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立足职能定位,聚焦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治理主体分散、服务供给不足等现实难题,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红色引擎”,指导县区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抓好社区“微单元”,探索组织嵌入、服务融通、共治共享等治理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多元协同治理大格局。
楼院管理是社区治理的“微单元”,也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在新县,该县按照辖区内小区“物业全覆盖”的原则,全面实施分类管理、精准治理,积极探索“一小区一对策”的治理思路,推行“大物业接管、楼委会直管”的治理模式,实现“楼事楼管、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激发了居民参与楼院管理的热情,汇聚起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合力。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让群众成为社区的“主人”,才能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汇聚服务群众的合力。在固始县,引导各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协商机制。在小区开设“居民议事厅”,推行“社区联席会”“小区红色议事会”制度,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抓总、各方联动、企业先行”的物业服务管理新格局。
针对中心城区群众的居住特点,市委社会工作部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指导中心城区各社区与小区联合研究制定“双向需求清单”,探索“红色管家”服务模式,以楼栋为单元配备“1名楼管(楼栋长)+N名党员”红色管家,设立“红色港湾、居民之家”红色阵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员住楼栋,服务在楼宇”,最大限度发挥党建品牌的综合效应。
下一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深化社区治理实践探索,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把物业党建纳入基层党建体系,把党支部建在物业企业上、建在楼宇小区里,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以党建引领全面提升社区、小区治理能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