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江玉坤
“户表改造后,不仅水量比以前充足、水压比以前稳定,还能在手机上缴费了,真是太方便了。”昨日,浉河区五星街道红星社区三组居民杨以华看着新水表,不禁感慨道。
近期,随着红星社区“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圆满收官,社区621户居民告别了“总表时代”,切实体会到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温度。
多年来,红星二组、三组居民区多户或多楼栋一直实行总表管理模式。但因该片区地势高、自建房多,长期共用一个水表产生了“水费分摊纠纷”“管道老化漏水”等难题,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回应群众呼声,落实市委要求,红星社区党委积极开展改造工作。为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社区党委组织居民代表召开红星二组、三组居民区“一户一表”供水改造协商议事会,通过民主协商听取群众意见,汇聚民声民智,同时发动专职网格员,认真配合供水公司做好“一户一表”改造工作。
“户表改造怎么改?以后水费怎么交?这都是居民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户表改造前期,挨家挨户了解每户居民的用水情况,解答居民的疑问,收集住户‘一户一表’资料。在外务工的住户,我们就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联系他们,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在施工期间,我们专职网格员紧盯项目进程,及时反馈居民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改造工作既高效又让居民满意。”红星社区网格员杨发园,对此颇有感触。
新水表不仅计量着清澈的水流,更流转出邻里和睦的新气象。此次“一户一表”改造工程,不仅是红星社区党委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注脚,更是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具体体现。
“一户一表”的顺利改造,并未按下网格化治理的“暂停键”。前不久,我市迎来多日大风天气,红星社区二组白坡路上的几处电线被大风刮落,横在半空,部分电线外皮破损。加之夏季雷雨天气较多,为来往行人的安全埋下了隐患。然而,小区电线掉落问题的妥善处置,让群众体会到住在网格中的“安全感”。
“我在网格中巡查时,发现了掉落的电线,立即通过平台拍图上报。社区接到问题线索后,立即启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系电力、通信等相关部门到场排查。在有关部门到来前,考虑到现场人流密集,我联系社区设置了临时警示标志,维持现场秩序,提醒来往居民注意避让。”红星社区网格长黄玉刚介绍道。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仅仅用了3个小时,脱落的电线被及时修复,道路恢复了畅通,社区居民的安全有了保障。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在我市,“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的生动实践随处可见。从“一户一表”民生实事的圆满办理,到社区险情的及时处置,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承载着民之所望。
近年来,我市以党建为引领,建立了“王”字型治理架构,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治理网络,通过数字赋能,下好治理“一盘棋”,织密共治“一张网”,以网格化治理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让居民真切体会到近在身侧的幸福感、安全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