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童 文/图
夏至时节,炎热难耐,人们都希望在清静凉爽的地方休闲消夏,而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城市书屋便不失为好去处。
“目前,我市共建成投用城市书屋89座,其中中心城区40座、县城49座,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藏书26.7万余册,阅览座席1800多个,已经形成了城区‘15分钟阅读文化圈’。”6月18日,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刘义俊对记者说,“我市城市书屋的数量和规模在全省都位居前列。”
城市书屋之所以成为人们休闲消夏的好去处,除了它浓郁的书香,各种嵌入式公共服务和对读者多样化需求的满足更是它的引力所在。
刘义俊说:“书籍肯定是书屋建设的关键。图书馆能够包罗万象,但随处可见、便于阅读的城市书屋更契合市民需求。这就需要把包罗万象的图书资源便捷地提供给各个书屋。”
目前,我市建立有全市“大书房”借阅平台,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城市书屋、高校图书馆等图书资源,打破图书资源流通壁垒,立足城市书屋所在区域特点,突出专题性图书资源配置,提供差异化图书供给,真正做到通借通还,方便快捷满足群众阅读需求。
息县有个如意岛书房(新华书店运营店)。这家以“书房+书店”模式经营的运营店很受群众欢迎,是我市公共服务和市场经营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在这里,读者可以免费借阅图书,还可以花钱购买喜欢的图书,满足了读者“看书、购书”的自由选择。
最是书香能醉人。人们更希望能拥有一个集知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
当下,我市依托城市书屋,组织开展系统、连贯的主题读书日、经典诵读等阅读活动,在持续打造“书香信阳”品牌的同时,还广泛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公益音乐会、艺术沙龙、市民夜校等活动内容,使城市书屋在特定时段变身为展览厅、报告厅、多功能活动室,拓展文化交流载体平台功能。
在羊山新区,城市书屋多为主理人运营,他们日常开展香道、茶道、古琴、阅读、市民夜校等互动类文化服务活动,使市民的选择更具有多样性。很多书屋已成为同好市民的俱乐部。
城市书屋也会兼顾养老?是的,城市书屋向每一位老人开放,且会提供适老化服务。
“全民阅读 书香信阳”建设正不断深入,点缀在城市中的一个个书屋也成为市委“1335”工作布局的一盘活棋。城市书屋的嵌入式服务,则使这种公共文化服务契合全体民众。
城市书屋嵌入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养老、托幼、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不少城市书屋开始深入对接社区居民需求,联合社区文化服务力量,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小”人群,在放学时段和节假日,开展非遗传承、亲子阅读、手工制作、公益课堂、健康养生讲座等活动,让城市书屋成为有内涵、有温度的文化服务阵地,深受老人和孩子的称赞。
在浉河南岸关桥向西不远有一座“浉河远方”书屋,其旁边就是老人们习惯集中活动的天伦广场。暑热渐起,每天夜晚书屋都有很多老人和孩子在里面休闲读书,成为人们夜晚到浉河岸边散步时小憩的最佳去处。
暑假将至,随处可见的城市书屋还将为更多孩子带来清凉的读书时光。
夏日读书,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份内心的清静与自信。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