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一诺六十年(四)


韩强毛

(接上期)

令张爱华没想到的是,好事说来就来,张爱华为“红军洞”所做的一切,很快都派上了用场。

进入新千年,时任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韩文定,应邀参加了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旅游扶贫论坛及老区百县旅游资源推介会”。会上,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新县确定为“中国老区旅游资源开发县”,被国家列入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的第12条(武汉—红安—麻城—新县—信阳),其中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首府路、航空路革命旧址和许世友将军故里,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老区建设促进会是个自上而下,纯属为革命老区服务发挥余热的组织。1990年,由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并经中央领导批准成立。主要成员是从党政军领导机关退下来的老干部、老将军、老专家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和热心支持老区建设的各界人士。工作范畴主要是宣传老区人民对党和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深入调查研究,反映老区人民要求,向党和政府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促进老区经济发展。

韩文定从北京回来后,立即召开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首次会议,60多位老同志聚在一起,专门研究开展红色旅游资源调研,切实掌握全县红色资源的实际情况,写出有分量的调查报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协助党委政府搞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

会后,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60多人分成4个组,自带干粮,翻山越岭,沿着革命先辈先烈们的战斗足迹收集红色资料。就这样,张爱华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饱含热泪积极主动地向老区建设促进会调研组的同志,讲了“红军洞”和保护“红军洞”做的所有事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调研回来后,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同志,又一起对调研情况进行梳理归纳整理,写出了题为《弘扬红色文化,助推老区发展》的调查报告。从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品格高尚的红色文化内涵、弘扬红色文化的多种举措和红色文化助推老区发展等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县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可观前景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具体建议。县领导拿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既感动于这些老同志老骥伏枥,初心不改;又感慨成立这样一个组织大有必要,可以为在位者提供充足的正能量,有力的补充,促进工作。

调查报告在《河南老区建设》杂志全文刊登后,时任省委副书记邓凯看到后作出批示:“要把红色资源开发好,传承好,积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新县的红色旅游业从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由门可罗雀变成门庭若市,新县县委、县政府为弘扬红色文化所做的众多工作,全都用上了。新县整个县城经常遇到所有旅馆爆满住不下的情况,游客不得不到附近的光山县和潢川县城住宿。

新县县委、县政府尝到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甜头,接着又确定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路子。

这样,“红军洞”等地成为新县乡村旅游的红色景点。2014年8月2日,新县民政部门拨专项资金建起了“红军洞”纪念碑,张爱华多年夙愿终于实现,她看到纪念碑上镌刻着刚劲有力的“红军洞”三个火红的大字,百感交集,喜极而泣。当天晚上,张爱华激动地在日记本上写道:“青枝绿叶一片山,无数石洞在里边。这是当年革命的重要地,过往英雄无数千。首长面交我看管,我黑发离去白发添,我坚守老前辈们在这里流过的血和汗,今年整整50载,今日政府把碑立,让英雄事迹代代传。”

接着,县里修建了通往“红军洞”的水泥和石块铺成的路。从山脚下蜿蜒而上,就像一条银白色的绸带,在山间飘来飘去,在树林掩映中若隐若现。随着“红军洞”革命遗址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新县宣传部也加大了“红军洞”的宣传力度。“红军洞”和张爱华守护“红军洞”的感人事迹,经过各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一些曾经对张爱华有意见的村民这才知道,张爱华这么多年来确实是义务守护“红军洞”,完全是无私奉献,不仅没有拿过公家一分钱,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张爱华这么多年上山下山行程近 6万里,比两个红军长征的路程还多。张爱华上下山穿破的鞋子150多双,用坏了90多把镰刀。张爱华用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理解,她丈夫和她一样,平静而宽容地接受了村民各种方式表示的歉意。全国各地凡是来新县旅游的游客,都会自然而然地去“红军洞”,看看当年红军在那里留下波澜壮阔的战斗足迹,感受那方土地的峥嵘岁月。同时,游客们也想亲眼见见这位饱经风霜、坚持守护“红军洞”的张爱华。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视察期间,亲切接见了守护“红军洞”的张爱华和潘国章,从那以后,“红军洞”和张爱华夫妻住的地方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张爱华以前为“红军洞”所做的一切全都发挥了作用。张爱华收集整理的“红军洞”的资料,成了导游们的解说词;张爱华整理革命先辈先烈们的英勇故事,她用朴素的语言梳理出来当自己讲课的稿子。新县县委、县政府考虑到张爱华年龄大,为了满足她继续讲好“红军洞”故事的愿望,依托“红军洞”遗址和刘名榜、晏春山等先辈先烈的革命事迹,在张爱华居住的湾店村潘湾组,打造了一个红色印记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在张爱华家一墙之隔改建了一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教育基地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建成以后,张爱华在这里为新县党员干部、大别山干部学院和大别山两好学院以及外地组团来的游客,已义务讲课456场。张爱华和村民们捐献的文物也有了归宿。有些陈列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纪念馆,有的珍藏在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展馆。

现在,已经80多岁的张爱华一讲“红军洞”,仍然精神矍铄:“我要像春蚕一样守护这个地方,春蚕死了丝不断,我走了后继还有人,我有4个孩子,他们愿意继续守护‘红军洞’,至少守到一百年,这是我为传承大别山精神定的百年计划。”

经常有学员或游客好奇地问张爱华:“您是光荣的红二代,当年又是文化人,本来工作的选择上有足够的余地,而您却选择在这里奉献一生的光阴,如果时光可以重来,您还会这样选择吗?”

每当这时,张爱华总会笑着回答:“我选择的地方,就是党指引的地方。郭家河乡是有名的将军之乡,走出了十几位共和国将军,有3500多名烈士,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红军洞’等革命遗址,是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大别山 28年红旗不倒精神的见证。我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和汗水洒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这就是我对党的忠诚,我认为值得!”

张爱华辛苦地付出,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2021年4月3日晚上,央视《焦点访谈》以15分钟的时长播出清明节特别节目《五十七年的守护》,讲述张爱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57年守护“红军洞”,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张爱华还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文物保管员”,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全国最美家庭。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