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守护地方风物 擦亮金字招牌


□本报评论员

12月1日,《信阳市信阳毛尖茶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省首部关于茶的法规,信阳的率先探索引发关注。

《条例》共6章36条,包括总则、品牌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法律责任、附则,从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品质保护与提升、品牌保护与标识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茶产业是信阳的特色传统产业,是信阳的品牌、文化、形象,是老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条例》的施行对于信阳毛尖茶品牌保护、文化传承、高质量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茶产业的总产值就达到了15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120余万人,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已成为信阳的金字招牌。然而,金字招牌的背后也有隐忧,农产品“闯”市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作为信阳最重要的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的身价在于品牌,也在于品控,如果被“李鬼”钻了空子,鱼目混珠,就会严重影响产品形象。为保护和提升信阳毛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来加强品牌保护,明确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规范信阳毛尖防伪溯源专用标识的管理,提升信阳毛尖品牌监管能力,为保护信阳毛尖品牌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塑造一个地标、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条例》的施行,一方面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信阳毛尖茶相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信阳茶文化;另一方面,在保护的基础上,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牵引作用,延伸产业链,并以其蕴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激发乡村更深层的活力,推动地理标志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推进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就业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美丽。

牵挽法治清流,浇灌沃野良田。开展信阳毛尖茶保护立法工作,是信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指示要求、促进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也是信阳通过“小切口”立法,切小题目、切细内容、切准特色、切实措施,让地方立法更务实、更接地气的重要举措。用法治的方式保护好老区信阳的产业之基、文化之魂、生活之美,让特色农产品在豫南大地沃土生金,一步一个脚印,定能行稳致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