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从濮公山走出的“悬壶济世”


徐泽林 余良

“悬壶济世”的典故源自南朝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也见于晋朝葛洪《神仙传》及一些古史杂说。

东汉末年,河南各地发生瘟疫。据传说,隐居在汝南郡郡治所在地新息(今河南信阳息县)城南2公里、淮河南岸浮光山的濮濮道人心念苍生,决心出山救济世人。

起初,濮濮道人来到汝南郡治下平舆(今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他先在诊室前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标记。可等待好久,却无人前来求治。左思右想,道人当街取下药葫芦向外倾倒。顿时,黑不溜秋亮晶晶的药丸散发着浓郁的药香,雨滴般被摊倒在桑皮纸上。不一会儿,纸上便聚满小山似一堆,而葫芦中的药丸看似还未倒尽。围观者大叹神奇,不禁聚拢而来,纷纷向道人索买药丸。道人医者仁心,告诫大家要用温水送服,切不可贪多求快。

数日后,喝过丸药的患者不断痊愈,而获得巨额药金的濮濮道人却将金钱全部拿出周济给当地穷苦百姓。百姓们感佩万分,尊称他为“壶公”,并要为壶公立碑留念,却被濮濮道人婉拒。

这些情形引起了一个当地人的注意。他叫费长房,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人,自幼便对学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却因为苦无良医为师,一直郁郁寡欢。这些天他见壶公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就萌生拜师之意。但考虑贸然前去对方不会答应,于是就悄悄观察对方饮食起居,好做交际。

孰料几日观察下来,他发现了一个大秘密。那壶公在义诊结束后,待四周无人,便悄然离开诊室,只见“嗖”的一声,不见人影,而门前药葫芦却晃了两晃。费长房大惊,先前“葫芦不断出药”还可以看作江湖人士的障眼法,如今凭空消失钻入葫芦中,一定是遇到高人。费长房兴奋难名,面对高人不妨单刀直入,他从此天天买上酒菜拜访壶公,却也不言其他,只和壶公海阔天空,谈天说地。直到壶公即将离开之际,才双膝跪下,请求收己为徒。濮濮道人见这年轻人虚心求学,又跟自己志趣相投,便邀他同入壶中,倾力相传“悬壶济世”之术。

疫情结束后,濮濮道人返回浮光山继续修道,而费长房恪守师志行走天下治病救人,药葫芦便成为他随身携带的标志。后世为了纪念濮濮道人,将浮光山改名“濮公山”,将医生行业称为“悬壶”,将医生治病称为“悬壶济世”,“药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