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总有一股英雄气


董岸松

董岸松

温暖午后,清茶一杯,捧起相册,试图寻找往昔的踪影。

翻到“兵之初”的照片,忍不住笑了。

那是2013年12月,8个新兵的合影。照片是新兵连班长刘保华用连队的卡片机拍的,像素低得“令人发指”,幸好还能看清每个人的脸。我们列队而站,对着镜头敬了一个不够威武但还算标准的军礼。

有点傻,我心想。但真精神,我又想。

刚下连的我们,给连队注入了新鲜血液,老兵们的目光像聚光灯一般打在我们身上。于是,无形中,同年兵间便形成了一种对比、竞争的气氛,人人力争做到最好。用当时班长的话讲,就是“你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双眼睛!”

那时的我感觉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积极、兴奋,充满朝气。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总能让我热泪盈眶、踌躇满志;体能训练时播放的战斗歌曲,让我在操场上奔跑起来越汗流浃背越觉酣畅;就连站岗都成了一件得意的事——在那个时候,与钢枪为伴,有清风作陪,很多事情都能想通透。

怀念当初的青涩,更佩服自己那会儿的情怀。

我曾有机会在昔日古战场、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光荣地接受习主席检阅。那里日均温度45℃以上,烈日灼烤和飞沙走石都是家常便饭,至任务结束,每个人都收获了一张“阅兵脸”。那是段心无旁骛的日子,像勋章一样悬挂在我的记忆里。

我也曾在塞北边陲参与永生难忘的驻训任务。西伯利亚的寒流下,那里夜晚气温最低降至-38℃,呵气成霜,但能自豪地与战友们同甘共苦,见证威武的导弹直刺苍穹,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亲手按下点火按钮。

在我看来,无论是在恶劣天气下历练,还是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奋斗,都是我们最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些艰苦的日子,锻造了我们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人格,而我们的青春,更是前所未有地与国家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年里,曾经称兄道弟的同年兵,退伍、考学、调走……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做着不同的选择。我相信,选择留下来的,多半是因为那份难以割舍的军旅情怀。

有人说谈情怀就是矫情,我并不这样认为。情怀既是初心,又是动力,是纯洁、热烈、美好,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是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是迷途困惑中的方向与坚持,是洗尽铅华时的恪守与担当。

这个春天,山河激荡英雄气。

除夕之夜,军队医务工作者从多个方向星夜驰援武汉,他们此时最清楚,这场与疫情较量的举国之战,前线就在武汉!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就是一个个必胜的信念,他们秉持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逆行,挺进抗疫一线,党员率先垂范,军地共克时艰。这是他们用青春书写的壮歌、用热血铺就的长路、用生命熔铸的丰碑。

“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本色,我送你一枚小弹壳,它在战斗中惊天动地,却在胜利后保持沉默……”我最喜欢的军歌就是《送你一枚小弹壳》。每当唱起它,胸中便涌起一股舍我其谁的英雄气,这份纯粹的情感,便是参军的初心与军人的情怀。

环顾营区,静心感受,你会发现这份英雄气随处可见。训练场上挥洒如雨的汗水、开饭前慷慨激昂的歌声、行军时嘹亮震撼的口号,哪一幅不是描摹当代军人火热情怀的美好画卷?哪一处不是部队金戈铁马唱大风的最美表达?

到这时,我明白,我的初心和激情在岁月谱写的青春之歌中,早已凝结成一股英雄气,让我军旅青春的每一步都能走出“兵味儿”,任何时候都能标准地敬上一个军礼。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