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西红柿炒鸡蛋、豇豆炒肉片、爆炒笋瓜、醋熘白菜……昨日中午,记者在市九中东校区食堂里看到,学生午餐饭菜荤素搭配,兼顾营养。各年级学生依次排队错峰进入餐厅,拿着餐盘在各个窗口前打菜取饭,然后回到餐桌安静用餐。
在学生就餐的过程中,不仅每个班级的跟班老师在陪餐,还有“小小文明用餐监督员”在维持秩序,更有当日的值班校长、政教处老师在餐厅里来回巡查。
“合理膳食,健康生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对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该校副校长喻俊鸿说。为让每个学生就餐时能够保持安全距离,该校还在餐桌上加装隔板,即使学生面对面就餐,也互相看不见,确保了就餐环境的卫生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为保证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该校实施了“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设置了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公示栏,每个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都张贴在公示栏中,有迹可循。同时,实行6S管理,从严监督食材采购、饭菜加工、环境卫生的全过程,并始终坚持餐前留样制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分餐制、公筷公勺,是目前在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就餐方式,我们也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把这种文明卫生的就餐习惯,带进家庭、带到社会。同时,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说教,从小培育学生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品行。”喻俊鸿说。
“倡导勤俭节约,做到不剩饭菜;践行餐桌礼仪,做到文明用餐;坚持优质服务,做到礼貌待客。”张贴在餐厅墙壁上的“信阳市九中文明餐桌行动公约”,时刻警示着每一名师生自觉争做文明用餐的先行者。
从中午11时20分开始,该校九年级学生排队进餐厅就餐,到12时30分前七年级学生用餐结束;从到窗口有序领取丰盛的饭菜,到带着光盘走出餐厅,该校的午餐处处洋溢着文明气息。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