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现在,翻阅小学课本,可以欣赏到“司马光砸缸”的美文;走近光山县司马光宾馆内,可以窥探到司马井——因司马光出生三天用此井水洗澡而得名,俗称“洗三”。
据光山县史志室主任王加友介绍,当时司马光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取名光。光山,也因“司马光砸缸”成为智慧之乡。
更能彰显智慧的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光山县围绕小康蓝图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国智慧之乡”的奋斗目标。几年间,司马光广场的磁性、司马光游船的动感、司马光油茶园的绿意、司马光小镇的实景、司马光家宴的风味,让“司马光”品牌越叫越响。
眼下,驱车行驶在槐店乡境内连绵起伏的山间水泥路上,竖立在山腰间蓝底白字的“司马光油茶园”格外引人注目。在光山人的记忆中,这里曾是荒山、曾是集体林地、曾是责任山,没有“绿水青山”之效。本世纪初,该县开展一场“油茶上山”的革命,10年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油茶面积发展到22.7万亩,其中新增17.7万亩。
“砸缸救友”是司马光的个人智慧;叫响“司马光”品牌体现光山人的集体智慧。在今年司马光诞生1000周年之际,光山县新修一条君实路、中秋节前还在司马光小镇举办首届采菱节……响亮的“司马光”品牌让光山声名远扬。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