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德育慰心 思政引行 ——信阳学院导师制让思政教育更有温度


□本报记者 马迎春

“看了吴谢宇的案例后,我的心情挺沉重的。身心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5月24日上午,信阳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团体辅导室内传来阵阵掌声,只见十几个大学生和一名教师围坐在一起,正在就最近发生的“吴谢宇弑母事件”进行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教师名叫朱新荣,是信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讲师,也是这一组学生的导师。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所以这个月的导师课我就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主题,通过视频呈现等形式,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接受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朱新荣向记者介绍。

2018级汉语言文学本科6班学生彭澳告诉记者:“每一次导师课我都很期待!今天的课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大学生,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要保持一颗乐观上进的心,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和老师、同学沟通,找到正确疏解情绪的方法。”

据朱新荣介绍,针对新入校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乐观自信,但心智情感尚未成熟等特点,从2015年起,信阳学院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育人举措,建立了德育导师制。通过公开选聘,校理事会从全校范围内选聘一批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工作的专职教师,作为大一新生的学习生活导师,每名导师负责10名左右学生的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亲情化、系统化、个性化的指导帮扶。

“导师制让我们一入校就能享受到学校的关爱,得到老师们给予的思想、学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为导师制点赞!”说起导师制,该校社会科学学院2017级法学本科2班的司马胜龙跷起大拇指,由衷称赞。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心学生。思想引导要以学生为本,倾听他们的声音。德育导师制体现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信阳学院理事长高云告诉记者。

信阳学院建立的德育导师制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引导中,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从数信学院师生参观茶艺馆领略茶文化,到文学院导师带领学生观看纪实片《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展览》;从音乐学院导师一对一给学生进行专业兴趣指导,到外国语学院师生去郝堂小学爱心支教;从商学院导师带领学生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到理工学院主打人文通识教育,在母亲节期间,以“给母亲写封信”的形式,让广大学生接受到一次感恩教育……

“让高校思政教育走出课堂,更易走进学生的内心。我们导师通过这个平台,也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一起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信仰者、传播者。”朱新荣告诉记者。

采访最后,高云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探索出更多的思政工作新模式,守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战斗堡垒,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