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武 程一桐 王 鸿
“产业兴旺心欢畅,老弱留守一样忙;文明乡风拂山乡,大家携手奔小康……”昨日,在新县陡山河乡槐店村“幸福大讲堂”上,一首通俗易通的打油诗赢得乡亲们的阵阵掌声。
小小打油诗,折射的是人心。
幸福讲堂道幸福,幸福驿站领风尚。5月16日上午,在千斤乡娘湾村,脱贫户王志尚提着刚刚从“幸福驿站”兑换出的食用油,沧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一桶油不值几个钱,却代表着大伙对我的肯定!”王志尚兴致勃勃地说。
近年来,新县先后建起206个村级“幸福驿站”,依据产业发展、政策知晓、孝善敬老、移风易俗等10项指标,鼓励引导群众用个人实际行动累积德行积分,用积分从“幸福驿站”兑换生活日用品。
乡村振兴,文明先行。在推进乡风文明实践养成中,新县建立“红白理事会”,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六星农户”创建活动和“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弘扬主旋律,倡导新风尚,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山乡。全县先后有2个乡镇、1个村入选全国文明村镇,8个乡镇、19个村成为省市级文明村镇。
倡导乡村文明,守望精神家园。在丁李湾古村落民俗博物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抚摸斑驳墙壁、倾听婉转乡音、静心感悟豫南乡村的文化灵魂。“这里的每一件器物都浸透了乡愁,可以说是豫南文化的活化石。”来自湖北武汉的老教师冯君深情地说。
其实,不单单是丁李湾民俗文化博物馆,奇龙岭民俗文化园、大杨湾村史馆等一大批展现乡村文化精髓的展馆相继开馆,成为新县乡村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基地平台。
多年来,新县积极实施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建设非遗博物馆、村史馆等文化传习场馆,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先后有10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12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29个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与此同时,不断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发民俗文化体验、传统文艺表演、农耕文化展示等文化产品,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借助“旅游+”引擎强劲带动,沉睡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正满血复活。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这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目的所在。“别看我年纪大了,腿脚和年轻人一样利索,现在每天不跳上个把小时浑身都不舒服!”在陈店乡梅花村文化广场上,72岁的李奶奶正和自己的孙辈一起跳着广场舞,一头白发在律动的人群中格外显眼。
为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新县先后建成17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65个农家书屋。每年开展送文艺、送科技、送图书下乡活动100余场,各类民俗表演活动100余场,文艺演出200余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户户能参与、人人受教育”的目标正在实现。
唤醒乡村文化,活跃群众生活,倡树文明新风,老区广袤乡村聚集了人气、彰显出活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鼓点正由弱到强,沿着文化脉络激荡起振兴发展的滚滚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