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通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会喝茶 要懂品茶道


茶艺师正在进行茶道表演。本报记者 李 凯 摄
毛尖青雕。本报记者 李 凯 摄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劣质信阳毛尖则汤色深绿或发黄、混浊发暗,不耐冲泡、没有茶香味。经常喝信阳毛尖有什么好处呢?

喝信阳毛尖的好处

1.喝信阳毛尖能预防感冒:平时多喝一些信阳毛尖能预防人类感冒,信阳毛尖中有多种消炎和抗病毒成分,能减少流感病毒对人体细胞的伤害,可以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

2.消暑解渴清热:夏天饮用毛尖茶,既消暑解渴,又具有清热的功效。因为茶水中含有的糖类和氨基酸物质能够对口腔中的唾液起到化学反应。咖啡因能够促使毛孔张开而散发出热的能量。从而可达到消暑、解渴、清热的目的。

3.防辐射:因为毛尖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及氧化物能够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因此常饮信阳毛尖茶可以避免因辐射而引发的一些病症。

4.美白肌肤:因为毛尖茶本身含有对美白有好处的维生素C,还含有类黄酮,能够增强维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喝毛尖茶能减少身体内的黑色素,使我们的肌肤更加美白亮丽。

5.降低血压:因为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和儿茶素能够促使人体血管壁松弛,能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使血管壁保持一定的弹性,可消除脉管痉挛。毛尖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对松弛血管壁的效应更加显著,所以,常喝毛尖茶可以达到降压的作用。

6.降胆固醇:喝毛尖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因为茶叶中所含的儿茶素类物质,对人体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类脂和甘油三酸脂的含量都有比较明显的降低作用。

7.健胃消食:健胃消食也是人们喝信阳毛尖的重要好处之一,它不但能加快肠胃的消化,也能清理人体内部的多余脂肪,对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有良好的调理功效。

怎样正确地喝茶?喝茶也是有讲究的,会喝茶,才能让茶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很多人喜欢喝茶,但其实不会品茶,不会正确地喝茶。

一年四季喝茶要有所区别。一般喝茶的讲究四季有别,其实没必要那么较真,一年分两种茶叶就行,就是春夏喝绿茶,秋冬喝红茶。绿茶有清内热、败火、消暑作用,适合春夏喝;红茶适合秋冬喝,能养胃、暖胃帮助消化。

喝茶要有量,每天不要喝太多。一般喝茶每天300ml左右比较合适,当然量多少因人而定,但是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胃病等人士不适合多饮茶,吃药的时候也不要多喝茶了,否则影响药效的吸收。

不要长时间喝过浓、过烫的茶。茶叶太浓、太烫,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容易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喝太烫的茶,对口腔、食道黏膜损伤很大,因此喝茶要会品,慢慢小酌,浓度适中的比较好。

临睡前不要喝茶。一般喝茶比较合适的时间是上午,能保证人体一天的精神状态,下午只可以适当喝淡茶,晚上不要喝茶了,否则影响睡眠的,而且即使睡着了,睡眠质量也不高。特别是那些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晚上睡前一定不要喝茶。

吃饭时不要喝太多茶。吃饭时,如果喝茶太多,会影响人体对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吃豆腐、牛奶等食物时,喝茶会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因此,吃饭时不要喝太多茶,即使饭后也不要立即喝茶,等半小时以后再喝比较好。

酒后不宜饮茶。酒后如果饮茶,会导致对肾脏、心脏的刺激加大,不利于于酒精的正常代谢的。所以饮酒不要喝浓茶,适当地喝些白开水就可以。

信阳毛尖正确泡法小贴士

1.洁器

在泡信阳毛尖之前需先用开水浇烫茶具,起到高温消毒的作用,不仅能去除茶具的异味,还有助散发茶香。

2.晾水

信阳毛尖多采用一芽一叶制成,茶质细嫩,因此冲泡信阳毛尖,水温不宜过高,以80℃左右为宜。水温过高就会烫伤茶芽,从而导致维生素C类物质大量流失,滋味不够鲜美。

3.赏茶

信阳毛尖茶形细圆、紧直,白毫显盛,汤绿味浓,香气清高。冲泡信阳毛尖前,可以先细细观赏其独特的品质特征。

4.注水

冲泡信阳毛尖,一般采用中投法来冲泡,先倒入三分之一玻璃杯的开水,然后再置茶。

5.置茶

置茶又称香茗入宫,人们通常把一个个玻璃杯誉为晶莹透亮的水晶宫,每杯置茶量在3克-5克(具体可根据个人的口味来决定置茶量,但我个人建议大家不要饮用过浓的茶汤)。

6.冲泡

冲泡信阳毛尖,讲究“高冲水,低斟茶”的原则。往玻璃杯中注水的时候,需高提水壶,让开水自高点下注,使信阳毛尖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让茶叶中的有机物质充分释放出来。

7.赏色

冲泡后的信阳毛尖,茶汤色泽嫩绿油润,叶底嫩匀、柔软,芽叶成朵,时而上浮,时而下沉,十分生动好看。

8.闻香

信阳毛尖头泡香高,二泡味浓,冲泡后,香气高爽、鲜嫩持久,有纯浓的板栗香。

9.品茶

品饮信阳毛尖茶,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细细品缀,入口味苦,旋而回甘,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此稿文字由本报记者李凯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