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靖
在光山,说起老牌企业,就不得不提“白鲨针布”。
55年前,这个村办企业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如今却成为国内外知名针布制造基地和国内纺织梳理器材的领军者;曾经体态孱弱的“絮花”逐步成长为身姿雄健的“白鲨”,品牌“出海”驶入国际舞台,跻身于世界针布前五强。
秘诀是什么?他们的答案是“科技与创新是引领白鲨前行的不竭动力”。近日,记者走进光山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探访坐落于其间的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聆听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生动见解。
走进白鲨针布生产厂区,绿树成荫,四周粉刷洁白的厂房仍遮不住历经岁月的痕迹。在冲淬卷加工生产车间,一排排高速运转的崭新机床让人眼前一亮,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碌着。“这是我们近年技术设备改造升级的100多台新机器,月产金属针布400多吨。”该公司负责人潘新星介绍说,公司每年都要拿出近千万元用于技术团队建设和科技创新。
光山白鲨针布创办于1962年,至今有55年的历史,其间也曾面临着生产设备简陋、产品品种单一、产值极低的多重困难。重研发、提品质、增品质,白鲨针布实现了涅槃重生。上世纪90年代初,白鲨针布就成功研制出V、E、D型自锁针布,属国内首创;2009年问世的“大白鲨” 锥型齿加工技术,开创针布领域保护纤维先河;2016年推出的“境泉”表面强化处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目前公司已拥有19项国家技术专利,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认定的“全国纺织针布技术研发中心”;白鲨针布产品也从单一齿条系列发展到多个品种系列,涵盖棉纺、毛纺、羊绒、棉花加工等多个领域。谈到企业的变化与进步,该公司董事长张永刚感慨道,正是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和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不倦追求,才使企业得到发展壮大,成就了今天的业绩。
“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虽居“小县城”,“白鲨”却着眼“全球”,立志“创世界名牌,建百年老字号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加强与西班牙、美国、印度、德国等国家企业的相互学习考察和技术交流,并在部分国家建立了“白鲨”分公司,其自主生产的“大白鲨”“境泉”等高端品牌产品畅销海内外,实现年产值1.8亿元,成为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