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忠

古人云:人生如白驹过隙。似乎不经意间就进入老年。回眸往事,很凝重的一页,就是父亲的言传身教。

老人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物质财富,却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精神食粮,使我懂得应当如何做人,怎样做事,因此我虽无显赫业绩,但一直爱岗敬业,克己奉公,不论工作岗位怎样变动,工作单位如何改变,心中始终牢记父亲训教,坚持党性,遵纪守法,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我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解放前在乡村小学任教十六年,后因眼疾近乎失明,直至解放后一直在家务农。

记得我五岁那年,父亲在距我家三里多地的乡村小学任教,当时的薪酬是每季几百斤粮食,食宿在家,步行上下班。为了让我早点学习文化,每天上班父亲就背着我到学校上课,放学背着我回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一直持续了三年。后来日本鬼子侵略我国,我们那里成了沦陷区,各级学校相继停学。为了不使学业荒废,父亲就在家里办起了家庭学校,我和堂兄及一个堂侄就成了他的三个学生,他也就成了我们三个的“全科”(复式教学方式)教师,每天教授我们语文、数学、历史,还教授一些古典文学。这样,我们不仅没有因战乱耽误学业,而且还学到了一些比正规学校还多的知识,为我们奠定下以后复课学习的良好基础。

1952年我考取西平县第二初级中学。可是这时父亲眼疾严重,由于经济极度困难,没钱医治,只能硬挺着,又赶上母亲卧病在床,根本没有条件供我上这个学。我看了录取榜文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哭着对父亲说:“爸爸,家里这么困难,我不上学了,就在家里割草放牛吧,也能减轻家里一点困难。”父亲在病床上听了我这番话,坚定地对我说:“孩子,不吃苦中苦,难为成材人。”当时还为我讲了古人匡衡凿壁、苏秦刺股的故事,要我咬紧牙关,鼓起勇气,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坚持到底。并告诉我说,现在家里虽然穷困,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我完成三年初中学业。听了父亲这番话,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像先贤那样,不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下来,不能辜负父亲。可是,现实是相当严酷的。虽然家里几乎倾尽所有,但还是入不了大伙(学生食堂),只能从家里背点柴草,带点干粮,自己做饭,就这样还是食不果腹,一天只能吃两餐稀粥,最困难的时候,一日两餐也难以为继,每天都在饥饿状态下度过。好心的亲友和乡邻,看着我骨瘦如柴面黄肌瘦的样子,但又爱莫能助,劝我辍学,我也觉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有了辍学的想法。被父亲发现后,他让我坚持再坚持,还引用孟子的一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我咬紧牙,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继续坚持学业。在这关头,学校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对我这个家庭出身不好但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助学金,每个月三元钱,使我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完成了三年初中学业,并顺利考入信阳师范学校。

1958年,我被分配到一所初级中学任教。上班前,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以后就是吃‘皇粮’的人了,一定要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不贪不占,不出汗的钱咱不能拿。一定要勤奋工作,做出成绩,报效国家。”这一番朴素的训教,让我听了顿时觉得有一股暖流直冲全身。

我少小离家,学习工作一直都在外地,与父母聚少离多。等到退休了,有了好好尽孝的时间,可老人家又过早亡故,真是欲尽孝而亲不在,这一点成了我深深的愧疚和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