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浩然

崭新的衣服、丰盛的年菜、火红的鞭炮、热闹的龙灯……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这些都是诱惑。那时候看不懂年历,只知道到了穿棉衣棉裤、围着炭盆烤火的季节,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挂腊肉、灌香肠的时候,年就离我们不远了。

在童年的记忆里,从进入腊八这一天,就预示着“年”的开始。腊八蒜是这一天必须要做的。头一天把大蒜用温水浸泡,第二天就很容易去皮了。一个上午,满满一盆大蒜剥了出来,奶奶把剥好的蒜瓣装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倒满醋密封起来。到了大年三十这天,瓶子里的蒜瓣就全都变成了金黄色,酸脆可口。当然,腊八粥在这一天也是必不可少的。

之后就是大扫除,把家里墙壁地面和各种物件全部清扫一遍,为干干净净过新年打好基础。大扫除这天,全家总动员,把能搬动的物品搬到院子里,房间基本清空以后,父亲戴上口罩挥动着扫帚,沉睡了一年的灰尘会随着扫帚在空中弥漫。

临近年底的几天最忙,蒸馒头、做花卷、熏鱼、炸萝卜丸子,常常都是通宵达旦。

到了除夕夜,在大门两侧贴上一副火红的春联后,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说着、笑着、喝着、吃着,尽情享受着美食,体会着浓浓亲情的温暖。吃完年夜饭,母亲拿出早已买好的新衣服,再给我发上一个红包,父亲则会拿出各种鞭炮,把我带到院子里放,这一刻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可以尽情玩耍了。

过年,是孩子们最快活的日子,对我来说就是新衣服,就是压岁钱,就是平常吃不到的好饭菜,就是无拘无束地撒欢疯玩。如今,在城市里生活久了,感觉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过年似乎已经很难唤起我们曾有过的激情了。我总感到现在过年没有过去热闹了,传统的东西少了,许多旧时的风俗也被人们遗忘了,现在城里的“年”,渐渐地成了一个简单的节日。人们再也不会为添一套新衣服而兴奋,也再不会为买几斤冻鱼起大早在寒风中排上几小时的队。想想现在慢慢淡化了的“年味”,心中不免生出一缕淡淡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