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凌云
来到浉河区湖东办事处农专路社区原豫南药厂家属院,与古朴的瓦房散发出陈旧的气息不同,一条新路和一处小屋让记者眼前一亮。在挂着“农专路社区第三网格党支部”红牌子的小屋前,记者见到了宋新芝。据社区工作人员赵攀和王朝晖介绍,新路是宋新芝带领小区居民一起建的,小屋也是由宋新芝捐赠给社区的。目前,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承担着社区居民服务站、调解室、居民议事室和志愿服务站等多重职能。
谈起农专路社区的宋新芝,附近居民都交口称赞,然而她没有显著荣誉,更没有丰功伟绩,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宋新芝今年68岁,1970年起在原豫南药厂工作,1997年退休后,热心助人的她就开始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一坚持就是20年。尤其是在担任农专路社区第三网格协管员的10个年头里,宋新芝更是风雨无阻,身先士卒,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多年来,她为社区事业、辖区居民付出的点点滴滴,凝聚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其中最令人动容的就是几十年来,她与孤寡老人贺娟娟的故事。
1971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宋新芝认识了同在一个药厂上班的贺娟娟。了解到比自己大5岁的贺娟娟无亲无故,身世可怜,宋新芝有事没事就去看望她,陪她唠唠嗑,带她散散心,这一接触就是几十年。由于年轻时感情受挫,性格孤僻的贺娟娟在心理上产生了偏差,除了宋新芝,她不跟任何人接触,不愿与任何人交往,更不信任任何人。即便是逢年过节居委会带着慰问品前来探望,她也坚决将人拒之门外。
2005年的一个冬天,身患子宫输卵管瘤的贺娟娟在拒绝去医院治疗后,病情加重,宋新芝得知情况后,立即到贺娟娟家中进行劝导,经过多次的沟通,终于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并立即将其送进了医院进行手术。负责治疗的医生告诉她们,肿瘤已经很大,再晚点来就可能危及生命。在随后两个多月的住院期间,宋新芝忙上忙下,不遗余力地在医院照顾贺娟娟,直到她病好出院。“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从医院回来,天下着大雪,我拄着拐杖给她买菜,路很滑。但我不照顾她,真的就没有人能照顾她了。放下她不管,我真的不忍心。”宋新芝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情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心周到的宋新芝就慢慢担负起照顾一生未婚、无依无靠的贺娟娟的义务。而原本比贺娟娟小的宋新芝却被贺娟娟老人当成唯一的亲人,并被亲切地称为“大姐”,时间已经让这一对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变成了最亲近的人。近年来,年过古稀的贺娟娟身体病痛逐渐增多,对宋新芝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宋新芝除了照料家务,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照顾贺娟娟身上。
2015年3月的一天,贺娟娟突然不能动弹,闻讯赶到的社区工作人员要求将她送医院,但是贺娟娟只认宋新芝,不许任何人进家门。面对孤僻的贺娟娟,无奈的工作人员只好叫来宋新芝。在外忙碌的宋新芝得到消息第一时间赶来,带领大家一起,打120急救电话叫来急救车将老人送到市中医院进行救治。经过检查,老人患轻微脑梗,加上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导致无法动弹。经过治疗,宋新芝将老人送回家,时刻关注她的病情,并肩负起每天带老人去医院打针的义务。在宋新芝一个多月的悉心照顾之下,贺娟娟慢慢好起来,而宋新芝差点病倒,她已经忘记自己也是年过花甲的人。
这次住院后,考虑到两人年龄都大了,为了更好地照顾贺娟娟,宋新芝与贺娟娟商量后,将其送到了宝石敬老院。去敬老院的一切手续和用品都由宋新芝帮忙操办。为了不让她感觉孤独,宋新芝每周都会去看望老人,并及时为她送去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2015年12月7日早上,贺娟娟突发脑溢血被她送至市中医院进行抢救,在8天8夜的抢救中,宋新芝没日没夜地进行照看,全面配合医院做好抢救工作。弥留之际,贺娟娟告诉宋新芝:“你照顾我这么多年,我没有什么报答你的,你家孩子多、负担重,我要把我的房子留给你,权当是我对你多年恩情的感激吧。”2015年12月14日晚9时,贺娟娟经医院抢救无效病逝。宋新芝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安排好贺娟娟的后事,并遵照老人生前遗愿,用老人的遗产在贤山公墓为其购买墓地一处,妥善安葬了老人。
但是,宋新芝不愿接受老人的馈赠,她决定将贺娟娟的故居捐赠给社区。今年上半年,经社区改造,小屋焕然一新,蜕变成如今的第三网格党支部和志愿服务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和如今社区居民在此畅所欲言、欢歌笑语的画面。“房子我不能要,当时我拒绝是想给病重的她留根救命稻草,现在拒绝是因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这间小屋成为党支部也是对她最好的纪念!”谈起居民服务站的建立,宋新芝老人笃定地告诉记者。
在照顾了贺娟娟的一生后,如今已两鬓斑白的宋新芝还在关照90岁的涂沦萍和她72岁的儿子许家新。善行无疆,宋新芝老人用滚烫的心、热情的手、平凡的善举,继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常说,趁我还能动,就多做善事,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