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今年“双十一”当天,从信阳发送的订单量总数达1199083单,同比增长112%,总金额4.89亿元。信阳如此,全国可知。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轰轰烈烈地来,满载而归地走。不可否认,“双十一”从一个“光棍节”演变成“购物狂欢节”, 所激发的营销创意和产业增长显而易见。这不仅显示了当代中国人的商业智慧,其电子商务平台、传统零售商以及物流快递行业的加快融合,也深深地改变了我国的商业社会形态以及国人的消费习惯。从目前高速发展的态势看,中国电子商务爆发出来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相信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尤其是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而言。
然而,在热闹繁华的网购促销背后,是连续不断的消费者投诉:价格欺诈、假货泛滥、快递服务滞后、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这也造就了当下不容忽视的“节日综合征”。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须知,“双十一”现象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合理价格、高性价比商品的信任性需求,而不是仅仅剩下低价的噱头。
在走过初期“野蛮式”发展后,随着线上消费趋于理性成熟,价格不再是影响网购的唯一因素,况且,价格战的结果只能是“血拼”后的两败俱伤。谁能创新模式,在规范发展、良性发展上下一番功夫,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做好质量保证,沉淀品牌力量,实现良性竞争,谁的产业蛋糕才会做得更大。
如此说来,网购促销理应从“价格战”回归到“价值战”的轨道上来。电商与其创造出一个个节日来吸引消费者,不如扎扎实实地在提升服务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并与供货商、服务商形成一条共赢的产业链条。
除此之外,规范“双十一”,不能止于监管提醒。若想从根本上解决网购存在的价格欺诈、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虚假宣传等问题,一方面,除了电商自律,工商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网购平台的监管力度,清除抑制消费的障碍,提升民众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行为,改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消费者也应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彻底摆脱“占小便宜”的“低价期待”,自觉形成一堵健康消费的“安全墙”,营造一种规范化的社会消费环境,才能推动电子商务脱离“低价竞争”的低水平陷阱,走上质优竞争的良性发展路径。
“双十一”走到今天,它的互联网启蒙意义和“狂欢”意义已经成为历史,而其落幕后的数据,也已经不再是评价“双十一”的唯一标准了。无论是商家、消费者,还是监管机构,在清点营销业绩、消费狂欢、监管成绩的同时,都应当静下心来,检视一下:我们为“双十一”贡献了什么?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李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