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勇
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第一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新县县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彰显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在党建制度规范化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和办好惠民实事等方面真情实意、用心用力,帮扶所联系的贫困村和困难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抓“牛鼻子”,筑牢基层堡垒。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首要任务就是建强村级战斗堡垒。新县县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选派一名抓组织工作经验丰富的副科级干部到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重点抓好“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的规范落实,全面推进民主科学决策、便民服务、矛盾纠纷调解化解、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实现了帮扶村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创新党组织设置,将吴陈河镇3个集中连片贫困村整合起来,建立脱贫攻坚综合示范区,成立示范区联合党总支。联合党总支对示范区内3个贫困村进行统一规划,先后召开脱贫攻坚现场会4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企业,带动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已帮助16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补齐“短板”,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产业是支撑,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这是新县县委组织部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的共识。围绕“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目标,从“短板”补起,组织部机关党支部重点帮助杜洼村打造奇龙岭民俗文化园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累计投资900余万元建成了奇龙岭民俗文化园,流转山场和撂荒地700亩,建设花木观赏体验园。激励本村成功人士投资100万元,建成山东肉牛养殖场,存栏近百头;鼓励村干部流转水域面积100亩,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全村有90余户贫困户可以领取租金或在产业园务工,每户每年增收6000余元。
有了龙头企业带动,如何帮助其他贫困户实现自我创业脱贫愿望?新县县委组织部机关党员干部始终想在前、做在前。在得知部分贫困户想通过养猪实现脱贫致富时,县委组织部帮助杜洼村协调争取到15万元的到户增收(淮南猪养殖)项目,并与河南兴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对接,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帮助30个贫困家庭每户年纯收入增加2000元至3000元。
做“贴心人”,办好惠民实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杜洼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瓶颈”。为推进杜洼村基础设施建设,该县县委组织部协调县直相关单位到杜洼村召开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会4次,先后协调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整村推进、国土整理、农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居家养老等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建设杜洼村居家养老幸福院一个,硬化村组道路5.1公里,整修杜洼水库1座、大塘14口,修建水库护岸280米、公厕3座,为杜洼村贫困户协调解决就业务工、子女上学等实事好事40余件,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