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磊 通讯员 王长江

前楼社区位于淮滨县城新区西侧,是一个典型的郊区农村社区,多数房屋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规划无序,危房遍布,污水、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然而,仅仅几年时间,落后的前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楼人也过上了扬眉吐气的新生活。

记者昨日从淮滨县滨湖街道办事处了解到,近年来,前楼社区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凝心聚力,共同打造新农村社区,开创了社区和谐稳定的新局面。该社区先后获得“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文明村镇创建先进村”等殊荣,社区党总支被河南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变化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年2月,前楼社区党总支调整班子。新班子到任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吸纳村民的合理建议,对全村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对“空心村”整治和对废弃地、湖洼地、坑塘、坟地的整理,腾出新村基础用地和居民宅基用地,在社区内进行土地置换,置换资金用于新村建设。

社区以王营居民组为集中居住试点小区,拆除了老庄的空心村,整理沟塘、坟地80多亩。以宅基地换新居的方式,融资12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王营小区,使63户居民不花钱就住进了户均面积285平方米的新房。随后,社区又融资1400万元建设韩营小区,建成了72户新居,让居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接着,社区又融资200多万元,修建社区道路17条,总长10公里,让居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由于县城扩建,数次征地,社区5个居民组的土地全部被征用,居民的就业、养老问题十分严峻。为此,社区“两委”广泛征询群众意见,费尽心思探索新的富民之路。以社区集体投资控股为龙头,带动广大居民融资兴业。融资5000万元建成规划面积2.4万平方米的 “老年公寓”,可解决300至400名老人入住,同时还可以解决100多名失地居民的就业问题。社区以县“走读淮河”项目建设为依托,在社区居民的支持下,融资1亿元,参建县“走读淮河”重点项目,从而实现了社区集体资产的扩大和社区居民变股民的理想目标,广大居民得到的红利将会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社区还融资300万元,成立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向从事养殖、加工、服务等产业的居民提供资金服务,推动了社区经济快速发展。

为办好社区公益事业,前楼社区融资300多万元,建成集文化广场、图书室、灯光球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大院,成为全县农村第一文化大院;融资110万元,建成全县一流的农村敬老院,解决了社区五保老人的养老问题;融资300多万元,建成社区幼儿园,解决了辖区儿童学前教育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建设,前楼社区新安置点一期工程顺利实施,5栋安置楼已拔地而起,一些因征地而失去住宅或宅基地的居民很快就要住上新居。目前,社区60%以上的居民从事建筑、运输、加工、服务、中介等行业,多数居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社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县首位,成为淮滨县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