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庆芳

在民权路白果树小区,有间名叫“美一天发型工作室”的门店。小店虽小,但显得与众不同。

记者推门而入,感到这个发型工作室有一丝咖啡馆的影子。店内装修风格以自然为主。里面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摆件,墙上手绘着诙谐的漫画,桌子一角摆放着玩偶大白、机器人。这里没有吵杂的动感音乐,更多的是听见剪刀与发丝碰撞的沙沙声,还有飘进耳内的一曲曲民谣。

记者见到身穿条纹衫、配着一条棉麻裤、头顶渔夫帽的发型总监(店主)景延。一问之下才知道,1989年出生的他,从事发型师这个行业已有10多个年头,创办发型工作室也已经一年有余。

今年27岁的景延,在他16岁时,就踏入社会扛起了家庭的担子。做过酒吧招待、网管、快递员……每一份工作,都增添了一份人生阅历。

记者问这位大男生,为什么选择发型师这个行业时?他的回答让人感到如此实实在在:“当初只是因为这份工作可以不在外风吹日晒。”

那时的景延,为了攒钱学习理发这门手艺,白天送快递,晚上去酒吧做侍应生。日子虽过得辛苦,但有了自己生活的目标,倒也过得充实。不久后,景延攒到了第一笔学费,只身前往武汉去学习这门让他赖以生存的手艺。

在武汉掌握了理发这门技艺后,景延回到信阳边工作边学习。渐渐地,他越来越喜欢发型师这个职业。

谈起发型设计,景延有说不完的话题。景延对发型师这份职业的理解愈加深入,他愈发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已满足不了更多顾客的不同需求。于是,这位爱折腾的大男孩再一次踏上了求学之路。

这一次,景延选择来到了一座靠海的南方城市宁波。在宁波,景延了解到不少有关无痕接发的技艺。于是,半年后学成归来,景延又增添了一大批无痕接发的忠实顾客。

凭着扎实的技艺、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待人接物的那份踏实与谦和,景延的事业很快迎来了一次突破性转折,他计划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从店铺选址到装修风格,从店内管理到人员培训,景延表现出一个青年的成熟稳重。

“我把每个顾客的发型,都当作自己的作品。” 景延说,如果失手剪坏客人的发型,自己会一晚上不得安眠。面对来店剪发的顾客,景延都会先和客人聊天,了解顾客的脸型、气质、性格,去分析什么是真正适合他们的发型。他告诉记者:“我不会为了留住一个顾客而让其做一个根本不适合的发型,更不会以赚钱为目的劝说顾客去做更多花费较高的项目,这不是我的追求。”

景延说:“这里有很多顾客的头发交给我打理了十多年,那是对我的信任。有一位姑娘,单身时在我这剪头发,生日在我这里做发型,结婚的那一天,也是选择来这里让我为她打理头发。如今做了母亲,把孩子、老公一家人的‘头等大事’都交给了我。我怎能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不好好经营这家小店呢?”

关于未来,景延期望能在杨柳依依的沿河路再开一家工作室,楼下做发型室,楼上则是咖啡馆。他想改变人们对理发店的认知,让理发和生活结合起来。做一家文艺的发型室,吸引更多关注自己、热爱生活的人。

“顶上功夫”就是“头等大事”,头等大事绝对马虎不得。对景延来说,发型师在当下而言不仅是剪头发,而是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使者。景延告诉记者:“我很喜欢为顾客设计发型,也很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