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大道和龙江路交叉口

本报记者 刘翔 马童

6月20日夜间的雷雨大作,令很多人心悸不已,极端天气下城市是否令生活更美好,再一次考验了城市管理者。

6月21日一早,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处暴雨时容易内涝的地方。平桥龙江路金波湾一带仍是典型的积水区,也是“小伙伴们”在各自空间里晒出看海照片的焦点,很多汽车不及开走而在此趴窝。

上午10时的一阵中雨,中心大道和龙江路交叉口再次出现约20厘米深的积水,车辆通过时溅起一片水花。而长安东路358小区围墙外,雨停后很久人行道仍然“溪流潺潺”,还见有人在水中打捞冲掉的车牌。

在平桥区幸福路口,记者找到此前投诉生活污水无处排放的居民刘女士。

“情况还算乐观,昨夜那么大的雨也没有水进屋里。”刘女士说,“前段时间办事处的人整理了一次下水道。”

记者沿5月12日本报报道“污水横流幸福路”中的阳沟一路走下,未发现两边民居有被淹的痕迹。走到排水的最低洼处,居民张大爷证实昨夜没有雨水漫进家中。

上午11点前后,羊山新区的各主要道路已见不到雨后积水。

“这边也经常挖沟改扩建下水道的。”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情况正在变好,但是像昨夜那样的暴雨,一些低洼地带肯定不行,尤其是一些涵洞和立交桥下面,水走不及。”

近几年,随着夏季强降水的多发,很多城市开始流行看海的说法,这种冷笑话式的思维多少显示了人们的无奈,也为城市服务功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那位出租车司机说:“我们也不能说下大暴雨的时候不能有积水,一方面能尽快排走,一方面要有预案可以避免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