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李海

“‘一市一区三枢纽’的战略定位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结合市情所做出的科学论断。”昨日,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先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施“一市一区三枢纽”战略,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处于首要位置。

近年来,我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形成,支撑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交通基础。与此同时,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全国11个市级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得到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都为我市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带来机遇和有利条件。

郑先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推进我市实现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十三五”期间,市发改委将积极推动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尽快获得国家批复,放大提升信阳在自然生态、地理区位、人力智力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产业带动和推动精准扶贫以及发展“互联网+优势产业”,争取建立物流保税区,强化陆路运输和内河航运,借助明港、潢川机场打造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分中心,建设宁西客专、京九客专,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努力把信阳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

市发改委将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信息化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逐步壮大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集群,为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产业支撑。

与此同时,市发改委还将重点围绕国家重大项目工程包、省市重点项目、PPP、重大产业结构升级项目、产业集聚区和“两区”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谋划,特别是在促进供给与需求对接、投资与消费衔接、项目与民生连接上下功夫,为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项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