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邦

国以民为本,民以族为根。《家谱》以“缅怀祖先,慎终追远,普孝天下”为旨,教育当代,启迪后昆,承前启后,弘扬祖先孝文化。

华夏民族都有自己的祖先,如果不懂得自己姓氏的由来,岂不成为姓氏盲了吗?如果对自己祖先的名讳不晓,又何为人也?数典忘祖,岂不悲哉!

孔子说:“大孝,德之本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孔子认为孝顺父母、孝敬祖先是天经地义之事。孙中山说:“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毛泽东说:“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汉朝时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以孝为标准。《孝经》云:“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唐时,考医、数、法学的不考《五经》,但《孝经》为必考内容。现在,清明节放假扫墓缅怀祖先和向先烈敬献鲜花等祭祀活动,都体现了“国以民为本,民以族为根”的传统文化观念,这是新形势下所产生的新文化观念,就是孝之光辉传承。

古往今来,有识之士都认为:“孝为众德之本,诸善之源,人伦之体。”孝文化的社会意义在新时代有新的内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倡导孝文化的新理念,是新形势下之新文化观念。

在传承忠孝文化发展进程中,应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开发新文化之新观念。

祖训宗规是孝文化之灵魂。信仰孝文化是祖先文化之核心;信仰孝文化是孝道之准则;信仰孝文化是孝顺之意志;信仰孝文化是每个人之责任;信仰孝文化是一盏指路明灯;信仰孝文化是人们永恒之信念;信仰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一柄利剑,会击穿你身边消极之因素;孝文化是力量之源泉,会鼓舞你支撑起生活重轭,奋勇向前;孝文化是精神之舟,会带着你驶向成功之彼岸。坚定不移之信仰,有着无穷的力量,支撑着你永远挂着微笑,带着满腹智慧,从容向前,闯血雨腥风,顶酷暑严寒,涉潮起潮涌,不管历史车轮如何转动,信仰将永生,信仰孝文化就应学习和恪守祖训宗规。

《家谱》文化是孝文化之集中归宿,它记载着同祖共宗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之历史图谱,《家谱》文化还蕴藏着良好之传统观念和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文科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以姓氏文化为代表之传统文化,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都有着广泛而深刻之影响。弘扬谱牒文化,有利于统一祖国之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