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云飞

凤凰乃百鸟之王,常用作祥瑞之喻。有言:“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因而,凤凰草派生而出,并有凤凰竹、凤仙花、凤眼莲等。据辞海载:凤凰草称凤蕨尾,亦曰凤尾草、井口边草,属蕨类植物,即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叶簇生、二回羽状,孢子囊群生叶背边缘(叶呈凸起波浪形),多生于墙脚及阴湿石缝中,我国山东及长江流域以南区域均有生长。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强筋活络之功效。民间习用于治疗痢疾和止泻。

凤凰草亦有正草和变草两种。就像我们创作诗词一样也有正格与变格之分。正草一株多茎,茎叶长成二回羽形,株高尺余,叶面长五六寸,酷似韭叶,边见细小波纹,青翠欲滴。因而,我每每见到这种正草时都十分有缘,总有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另一种则为网状茎如丝,不易发现其根的生处,叶片碎小,像藤蔓延伸似的。

史书记载,慈禧晚年曾长期受面风、消渴和痔疮便血等疾病的折磨,除服用“十香返魂丸”和“牵正丸”外,还时用“凤尾蕨煎服辅佐”,且效果甚佳。在我孩提的时候,有一次邻居发生火灾,我的一位堂婶是乡农会妇女主席,她在挑水赶路时,不幸跌成重伤,由于她劳累过度,引起了大出血。那个时候农村缺医少药,又处于傍晚时分,一时间人们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我急忙寻来凤凰草,经过煎服后,缓和了堂婶出血的病情,第二天才将其送往县城治疗。当时邻里都夸我。我是怎么知道“仓房垛”半腰间有凤凰草的?其实“仓房垛”不仅有传奇性的民间故事,而且亦为豫鄂边防要塞,名声不凡。因此物习生于阴湿处,平桥区的凤凰台、司马井、张飞井、龙泉井、无意井和贤首山仙人洞下的碧乳泉等风水宝地中都有凤凰草的生长。据报载,世界上最小的城——新野汉桑城,其1700余年的古桑延续已久,因此标志性建筑物虽小的不可再小,但它确是用来彰显民生的工程。所以就在此城的东南墙脚下就有凤凰草的生存,生生死死,无声无息。

辛卯“五一”长假,我一家三代游贤山。平日里琐事缠身,欲登胜地一直未果。然而,这次我们自西向东,由南湖大坝拾级而上,一路上峰峰岭岭,真可谓饱览大好风光,眼福不浅。最令我们好奇的是,这十五峰漫长的羊肠山径两旁,石崖下或战壕废墟坑中竟长出许多的网状凤凰草,它们下不见根,上面在各种杂丛中盘绕,一片一片的,似碧网、似浮云。它们在微风的吹动中,不时荡起多彩多姿的涟漪。当我们游至长岭的东端时,忽然发现矗立在路旁的一块齐胸的碑,碑的周围织满了凤凰草,宛如一束绿环。我小心翼翼地拨开了碑首的绿环,碑文豁然开朗,此乃我市文化名人蔡静远先生自费修建的纪念碑,为悼念当年在贤山抗日战争所捐躯的英雄们而立。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贤岭松风处遍生祥瑞之草,这不是在慰藉烈士们的魂灵吗?蔡先生能为此开了个好头,此情难能可贵。时下,攀登贤山已成时尚,如果能在这山梁上再出现更多的抗日纪念碑,形成一个碑林,这不仅能让人们牢记抗日历史,而且也为山头上那茂盛的凤凰草增添平台,无疑会成为贤山一道旅游风景线。毋庸置疑,蔡静远先生爱心有报,他的子女们有的曾为全国劳模,有的被政府重用,他本人暮岁也人寿年康,还受到众人的拥护和爱戴。

我晚年随子女落户平桥,由于城市扩建,我居住的小宅也几经拆迁,现在刚刚住下不到几年的小后院里,也出现津津乐道的景观。小院的前身是一处死角,垃圾成堆不堪入目,经过我们的双手劳动后,如今变成了一块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池水荡漾、红花点点的小花园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一处坐北朝南的院墙脚下竟奇迹般长出了三株凤凰草来。说来也巧,近年来我家邻里和睦,父慈子孝,学生读书心有灵犀,笔者耕耘频见报端。因而,我感谢凤凰草,并适时为它浇水、间除杂草。我总感到它在向我召唤,向我鼓与呼!为此,我赋七绝一首,以作此文的结尾:

百草之中一秀良,井边石坎靓戎装。

稀生灵地吉祥兆,犹贵无香胜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