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岭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入学习思考,我认为践行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必须要突出“五真”,做一名“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一、真心为民,做到科学决策不失误

真心为民,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树牢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做到谋事为了群众,处事尊重群众,遇事团结群众,干事依靠群众,做事造福群众。

一是树牢群众观点。有没有群众观点,是衡量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尺。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心理上敬畏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多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多去体验群众生活,体味群众甘苦,体会群众情感,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是走好群众路线。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智慧的源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工作方法。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听到真言,看到真相,取到真经,作出科学务实的决策。如果我们不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那么作出的决策、制定的措施必然“水土不服”,与群众的期盼“两张皮”。因此,我们党员干部必须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沉下身子、耐住性子,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

三是尊重群众意愿。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充分照顾群众的情绪、考虑群众的需要、尊重群众的意愿、接受群众的选择,不能主观臆造、闭门造车,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否则,就会失去支持、失掉民心,遭受损失、招致失败。因此,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不搞行政命令、大包大揽,努力使制定的思路、作出的决策、推进的工作,更加民主科学,更受群众欢迎。

二、真干惠民,做到务实发展不折腾

真干惠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惟有树牢务实发展的理念,不折腾,不懈怠,不蛮干,才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以实干促发展,以实绩惠民生。

一是围绕群众需要定思路。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最紧密,必须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工作理念,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搞清楚群众到底想些什么、期盼什么、埋怨什么、急需什么,使之成为工作的指南针和导航仪,对群众需要我们做的,一定要尽职尽责地做扎实;对群众需要我们帮的,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帮扶好,对群众需要我们改的,一定要雷厉风行地改到位,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思路紧贴群众的现实需求。

二是立足本地实际谋发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态度。立足本地实际,就是要求我们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出发谋划工作,弄明白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劣势在哪里,问题有哪些,从而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政策、方案、思路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本末倒置,不盲目跟风,在发挥优势、培育特色、破解瓶颈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遵循客观规律干工作。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等基本规律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在实践中尊重规律,在实践中运用规律,自觉扬弃一些不合时宜的方式方法,改革一切不合规律的体制机制,才能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加顺应规律的变化。

三、真诚爱民,做到优质服务不缺位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真诚爱民就是要把这种大爱烙印在思想观念里,融入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优质服务上,让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

一是转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意识,首要的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把本职岗位作为服务群众的平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让一项工作延误,不让一刻光阴虚度。增强服务意识,核心的是要增强民本意识,把群众当亲人、当主人,关心群众生活,关爱群众冷暖,关注群众期盼。

二是转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要转变服务理念,善于抓小事,注重察细节,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再小也要当做大事来办,当成家事做好。要创新服务手段,积极利用网络媒介,加强与群众交流,及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疏导情绪、化解矛盾。要搭建服务平台,通过定时接访、基层走访、带案下访、便民服务等形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三是转作风优化服务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开展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作风问题。要大兴务实之风,自觉践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创造让群众满意的实绩。

四、真情安民,做到履职尽责不懈怠

“为政之要在于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履职尽责,真抓实干,积极作为,才能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安心生活、安定团结、安享幸福。

一是加快发展,让群众更富裕。要点燃发展激情,干字当头,敢于争先,立说立行,坚定信心促发展。要明晰发展路径,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朝令夕改、不调频换档,持之以恒抓发展。要破解发展难题,自觉增强问题意识,要立行立改、专项整改,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要汇聚发展合力,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把蕴藏在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汇聚起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是改善民生,让群众更幸福。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是要不断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要素投入,办好惠民实事,在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难有所帮上取得新成效。

三是促进和谐,让群众更安稳。维护地方稳定,保障社会平安,促进公平正义,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力的“试金石”。要以文明倡和谐,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五、真正畏民,做到清廉自守不糊涂

群众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我们只有敬畏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站得牢、立得住、行得稳。

一是摆正自身位置。要正确认识权力,时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是必须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的。要时刻以焦裕禄、史来贺、吴金印等先进典型为镜子,从上到下,由内到外,照照自己,反思自己,警醒自己,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二是端正从政心态。“为官发财,应当两道。”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当官别发财,发财别当官”作为从政心态,树牢当官就要担责、干部就要干事、领导就要领先的理念。要保持平和心态,始终以平常之心立世从政,正确看待进退留转,正确对待人生沉浮,多比贡献大小、不比职务高低;多比群众口碑、不比金钱名利;多比责任担当、不比物质享受,努力干出令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的实绩。

三是树正清廉形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堂堂正正做人,以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问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新抗体,增强免疫力,预防软骨病。要严格自我约束,清清白白做人,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努力做一个组织信赖、群众信服、亲属引以为荣、自己问心无愧的党员干部。

(作者为中共商城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