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光山县群力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继富

本报记者 刘 翔 殷 英 整理

我今年51岁了,2002年企业破产成了下岗职工,到现在成为一个有一定规模企业的总经理,这十几年的酸甜苦辣,现在仍历历在目。

原来我工作的那个企业叫光山化纤总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1985年我刚来时这里除了厂房就是一片黄土。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企业特别不景气。说句不怕见笑的话,当时我经常是兜里连买菜的钱都没有,吃饭时能喝上一瓶酒就高兴得不得了。2002年,企业破产,我成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过了一段特别低沉的日子。后来企业拍卖的时候,我跟几个企业中层干部商量,东拼西凑了一些钱联合买下了旧厂,通过资产重组成立了现在的光山县群力化纤有限公司。

新公司成立后,光山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关心企业发展,也给了我们足够的关心和尊重。县农联社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和支持,2005年,我们从县农联社贷了第一笔资金300万元用于企业生产;2009年,我们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又贷了2000万元;2012年,企业上新的生产线贷了4000多万元;2013年,我们又贷了6000多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可以说,没有县委、县政府、县农联社的支持,就没有我们企业的今天。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公司现占地70余亩,有固定资产1.5亿元,年产值达2.4亿元,跟刚买下企业时比都翻了十几番呢,规模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我们开发出涤纶、锦纶高附加值的单丝新品种,主要用于制鞋、箱包、汽车内饰、环保滤布、舞台服装等。我们公司的产品在福建、江苏、广东、浙江等省非常畅销。长江以北地区只有我们一家企业生产此类产品,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效益很好。

现在企业发展好了,员工的待遇也提高了。厂里有很多工人都是以前原厂的,也有一部分是附近的农民工,平均每月能拿到2200元,一线工人有的每月能挣到4000多元。我们给员工办了三险一金,让他们退休后有保障,还买了一栋楼给他们住。作为总经理,我有幸福感、荣誉感,更有成就感。

2014年,我们准备继续扩大生产,再上一条锦纶生产线。新上生产线日产锦纶将达50吨,年产值将超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