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靖

夏日炎炎,时值夏季用水高峰期,城市供水升温为民生关注之焦点。近日,在信阳日报刊出《市中心城区用水调查系列报道》后,面对市民对“爆管停水、水质安全、水压不足”等热议,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不讳言、不回避,主动与用水客户召开座谈会,敢于和市民进行面对面沟通,这种做法值得称道。

很多时候,问题的产生源于沟通的不畅。由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近期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70个城市供水服务满意度指数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供水企业与用户的沟通行为在总体上被认为是有欠缺的,尤其是公众宣传和反馈渠道的充足性方面。此外,很多被调查者都反映称供水企业不够公开和透明,这与客户沟通不足也有很大关系。显然,因沟通的欠缺与不畅,将会导致用户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城市供水何以通畅。

我市供水公司要为14万用户提供供水服务,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小区停水、水费变高、水表跑水……在自来水用户看来,城市供水是民生之本,为何自己掏了钱却得不到满意的服务,还要时常忍受停水之苦;而供水公司工作人员也是满腹苦衷:服务用户多,供水系统管网老化,市民忽视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有时还有受到用户的质疑和投诉。此类问题产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仔细思考后发现,引发供需矛盾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沟通不畅。

只有坦诚交流,为用户提供更多表达服务需求建议、化解不满的有效的沟通渠道,才能有效解决“用户抱怨,水企诉苦”的矛盾。通过有效沟通,一方面用户可以真实了解供水设施现状、用水职责、消除疑惑;另一方面供水公司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用户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集思广益以确保供水安全、畅通。比如:面对停水之困,用城市供水管网状况和改造措施直面当前供水难题;面对水价之惑,用实实在在的数字表明成本和费用构成;面对用水量之争,用合理的方案及时告知用户解决问题;面对供水水质,用真实的监测标准和水源地保护情况表明用水安全……相信广大市民都是讲道理的,通过双方坦诚沟通,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当然,沟通绝不能成为走形式、走过场。沟通的渠道顺畅了,但反映上去的意见、建议、呼声能不能被采纳、落实,将是对市供水公司“用户第一”理念的最终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