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祥 杨传伟

文化广场上弦乐阵阵、歌舞翩跹,健身的人们娴熟地使用健身器材;图书馆的阅览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农家书屋”里书香四溢、座无虚席,农民们“放下锄头拿起书,不打麻将学知识”……近年来,平桥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进一步满足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城乡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实惠。

文化设施遍布城乡

走进平桥区高梁店乡回龙寺村,文化室里图书报刊琳琅满目,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在这里可以看书,还可以下棋,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有意思了。”村民王桂敏笑呵呵地说道。平桥区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城乡文化设施,一大批文化民生工程相继落地,公共文化设施遍布城乡。截至目前,先后完成了18个乡镇公共图书馆建设,每座图书馆内设成人借阅室、少儿借阅室、报刊阅览室、采访编目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采编室和参考咨询室等,融图书借阅、报刊阅览、数字图书阅览、信息查询、在线借阅等多功能为一体,并为每座图书馆配备了5万册藏书典籍,100种报刊杂志,实行了资源共享、网络互通、借阅证件全区“一卡通”,累计办理借阅证7.24万张,借阅人数有30余万人次;完成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每个乡镇文化站配送了价值100余万元的电脑、腰鼓、二胡、电子琴等文化设备。同时,完成了252家农家书屋建设,每家书屋藏书1500册以上,音像制品470盘,报纸期刊25种,完善了农家书屋管理员台账,健全了区图书馆与各农家书屋的长效指导帮扶机制,并将农家书屋文献纳入区图书馆图书库。

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平桥区以世纪广场、震雷山文化广场、沿河文化广场、街道小游园等文化广场为平台,着力打造广场文化、老年文化、民俗文化、会展文化、红色文化等,书画、摄影、灯谜竞猜、焰火晚会、民间花会、地方戏剧、歌舞表演等系列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切实做到了“群众文化天天演,广场文化日日新”。

高质量打造经典名篇朗诵会。平桥区连续四年举办“经典名篇朗诵会”,今年的朗诵会不仅将《母亲》、《我们和你们》、《嘎达梅林》等极富感染力的新锐作品搬上舞台,而且大量加入了汉服礼仪、传统武术、提琴伴奏等舞台艺术表现形式,邀请到了方明、王薇、白钢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专家和节目主持人参与演出。

高标准举办郝堂民俗文化活动周。选取五里店街道办事处郝堂村为全区特色文化基地,制定“郝堂茶人家”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发展规划,6月10日至16日,成功举办了首届民俗文化活动周,通过举行大型民间民俗文艺展演、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美食品鉴暨旅游商品交流会、美丽乡村全国单车嘉年华自行车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了豫南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掀起乡村文化旅游的新高潮。

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平桥区通过政策宣传引导、活动吸引、典型带动等形式,广泛吸引优秀人才、志愿者加入民间文艺队伍。充分利用图书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组建了社区秧歌队、广场歌舞队、女子盘鼓队、戏迷票友团等民间文艺团体20余个,皮影戏30担,龙灯舞、旱船班40个,车鼓队31支,举办民间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戏曲欣赏等各类培训班90余期,培训文化骨干6600余人次。同时,大力实施以文招商和旅游立区战略,建设天目山生态游项目、尖山红色游项目、凤凰台文化生态园项目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打造了震雷山湿地公园、平山塔、河洲榭、震雷山风景区、城阳城址博物馆、月湖山村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积极开发现代农业休闲游,以肖王乡、五里镇、洋河镇的玫瑰、五彩西瓜观赏、水库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采摘园等特色项目游,有效推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非遗保护硕果累累

“十一五”以来,平桥区搜集民间文学300余万字,图片4347份,实物350件,曲目115篇,民间故事37篇,整理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汇编234册,出版《平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丛书》第一辑《楚风拾零》,成功申报平昌关镇为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平桥办事处为“省级社区文化活动先进乡镇”、明港镇为“省级文化活动先进乡镇”、五里店办事处凤台小学、肖店乡中心校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成功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和市级“非遗”传承人25人,命名了“民间艺人”和“民间工艺大师”78人,有平桥皮影、平桥大鼓书花口流派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