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院士 褚君浩

□本报记者 关心亮 殷 英

10月19日下午,本报记者专访了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院士褚君浩。

褚君浩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3月生于江苏宜兴,196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1981年和1984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谈到对信阳印象时,褚君浩说,我是第一次到信阳来,从武汉坐了2个小时的车,进入信阳地界感觉是到了一片非常清新的土地,特别是下高速后直接进入羊山新区,感觉眼前一亮,马路很宽,新区建设得非常好,规划得也非常好,感觉到这个城市在欣欣向荣地发展。来到信阳后,接触到的所有信阳人都让我感到非常亲切,也感受到了信阳人民的敦厚、勤劳、朴实。信阳交通便捷,气候宜人,空气好,水好,整体环境非常好,信阳毛尖茶很好很香,我感觉信阳很有发展前途。

在谈到物联网时,褚君浩说,物联网是最近几年提出来的一个概念。IBM公司总裁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这个概念。智慧地球是什么呢?就是互联网加上物联网。互联网大家都很熟悉了,它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把信息、图片、图像等进行传递。物联网是物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这就要靠传感器。比如把传感器放到某一个桥墩那儿,哪一个桥墩有问题,可以通过物联网无线传到指挥中心,然后进行分析判断,判断以后再作出决策,如果有危险我们就可以及时派人去修理,这个与建筑安全相关,建筑就变成了智慧的建筑。这样的概念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扩展,如果联系到交通,汽车上安装上GPS系统,哪里道路堵了汽车就不往那里走,这就构成了智慧的交通。如果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装上传感器,我们的心脏是不是有毛病或者身上哪里有问题,传感器就把我们的这些信息发到医疗中心去判断分析,那就构成了智慧的医疗。还有智慧的金融、智慧的城市、智慧的生活等等。物联网通过对各类信息的获取、处理、判断,最后形成智慧地球。

谈到对信阳未来发展的建议时,他说,信阳未来发展要走一条新路,总的来说就是要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持续发展。信阳要抓住机会,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优势,多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和农业相结合的一些加工业,多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半导体照明技术、各种传感器技术等,也可以根据条件发展一些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产业,比如做LED灯在技术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且LED灯是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件事情,如果信阳能够抓住机会,做出非常好的LED灯,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让信阳走向世界。要谋划好发展方向,提出能凝聚信阳人民的发展口号,努力想办法集聚人才,多培养人才,谋求发展策略,既要保持信阳好的生态环境,又要使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发展。

采访结束时,褚君浩院士欣然为《信阳日报》题词:“祝《信阳日报》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