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樊 杰 |
□本报记者 杨 柳 见习记者 邹 乐
信阳近几年一直在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全市目前共有十五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如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信阳产业区域进行划分、如何促进信阳工业产业化发展?在“院士信阳行”活动期间,就上述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樊杰。从区域协调发展到规划先行概念的提出再到主体功能区划,樊杰的解答鞭辟入里。
樊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以来,樊杰主要从事产业布局、空间规划领域的研究和战略咨询工作,以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动力机制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经济地理学微观机理的探讨;在区域发展和空间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领域开展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和应用实践的探究。
“山清水秀,豫风楚韵,碧水茶乡,是个宜居的好地方”,樊杰首先谈起了对信阳的印象。“中原经济区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这给河南更给信阳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河南连南承东的前沿,地处国土开发、生态保护、粮食生产三个重点开发轴交集的区域,信阳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增长极、战略支撑点和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战略,这些工作做得非常好。”
如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信阳进行产业区域划分,樊杰说道:“科学发展观的新的发展理念,就是要求一要以人为本,二要尊重自然,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信阳要在继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规划先行,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目标;明确提出根据信阳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前景,实现可持续发展;把握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功能定位,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系统改革和创新,突出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健全互促互帮互助机制,在区域互补中实现互惠,在区域联动中达到共赢。”
如何加快信阳城市化和工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樊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抓住中部崛起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结合信阳实际,在特色集聚区、生态城市、绿色农业三个方面积极作为,形成优势,重点发展茶叶加工、畜禽加工、粮油加工三个产业,通过推进信阳毛尖绿茶和信阳红茶研发生产,力争把信阳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产销基地,做大中国茶都品牌。信阳的生态文化和区位交通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科学定位的基础,信阳在发展中重点围绕这一基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强化生态枢纽功能。”
樊杰最后说:“自然生态系统、资源环境系统是影响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长效因素。只有‘人地和谐’了,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分布格局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希望信阳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继续打造山水生态城市,成为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宜居城市和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通过这次信阳之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信阳,我想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会对这座城市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