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一年,365天,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然而更名仅一年时间的信阳银行,以一组让人欣喜的数字,让人感受到什么叫“蝶变”。截至2011年11月底,信阳银行资产总额达到82.8亿元,较2010年年底增长28.8%;各项存款余额68.9亿元,较2010年年底增长26.5%;各项贷款余额48.6亿元,较2010年年底增长25.2%,各项监管指标都处于历史最好状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0年,《银行家》杂志权威发布,信阳银行荣列“成立未满三年的城市商业银行全国综合排名第五位”,并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河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青年文明号,信阳市“年度目标完成先进单位”等称号。
鲜活的数字、骄人的业绩,凸显信阳银行快速、健康的发展轨迹。可以说,短短的一年时间,信阳银行在“打造现代银行”的舞台上,划出了一道绚丽的蝶变舞步,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变革之路。
改革、创新,对信阳银行来说,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2002年1月,濒临破产的5家小法人社合并重组了信阳市城市信用社。2008年5月,通过6年的艰苦磨砺和提升,信阳市城市信用社成功组建为信阳市商业银行,迈进了现代银行的门槛。2010年12月,为振兴地方金融,打破经营区域限制,提升服务品位,信阳市商业银行再次创造历史,成功更名为信阳银行,揭开了地方金融事业崭新的发展篇章。
一棵树要长成参天大树,除了自身质地的坚实,更需要不断地成长。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崭新的信阳银行就像一棵生机盎然的银杏树,全行上下迸发出齐心谋发展的强烈意识和热切盼望。
先看一个这样的画面:“您好,请问您办理什么样的业务?”客户一走进信阳银行营业大厅,大堂经理便满面笑容地走上前询问与引导,接着是柜员起立相迎,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办理业务。
这样温馨和谐的场景,在信阳银行各个网点随时都在发生。客户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或者只是小坐一下,只要进入信阳银行营业大厅,都会受到贵宾般的礼遇:渴了,有茶水端上;累了,在舒适的椅子上坐下歇歇;下雨时,有雨伞给你撑起……
如沐春风般的服务,让客户赞不绝口。在信阳投资兴业的温州客商薛迪义说:“沿海发达城市的银行服务也不过如此。”
赞扬、口碑,虽然很重要,但信阳银行人要的不只是光鲜的外在,拥有广泛优秀的客户基础、覆盖全市的金融服务网络、高效快捷的结算渠道,在信阳金融服务领域打造特色品牌,才是他们心中真正的追求与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一年来,信阳银行内外兼修,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借鉴与融合国内领先的金融管理资源,构筑起日臻完善、运营高效的管理体系,使内部组织架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市场营销强力加速,业务流程完美再造,业务产品持续创新,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如今,在市民生活中、在企业发展中、在市政建设中,信阳银行挥洒自如地行使着自己的金融服务使命。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