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柳
“泡茶讲究高冲低斟,向杯内提拉注水,反复三次,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喻意对客人的三次鞠躬,以示对嘉宾最崇高的敬意。”
12月20日下午,在古筝《高山流水》的悠扬旋律中,23岁的秀丽女孩儿一头黑发拢在脑后,坐在文新茶馆古色古香的茶案旁。手起手落间,道道茶香流溢开来。这是茶艺师叶文静在为佳宾表演信阳毛尖茶的茶道。
“……一座信阳城,满城茶飘香。茶友们,愿我们在品了信阳毛尖之后,更加热爱生活!”茶道的表演时间不长,但丰富的茶艺知识、沉稳有度的举手投足,让来宾无不对叶文静颔首赞叹。
结束了茶道表演,叶文静又恢复了一个年轻女孩子的俏皮。听说记者要采访茶艺师的生活,她手抚心口,用纯正的信阳话说:“不会吧,我太紧张了。”
一个年轻女孩儿为什么选择茶艺师这个“古老”的行业呢?按叶文静的话说是“与茶有缘”。她生长在著名的茶乡浉河区董家河镇,父母一直做着茶叶生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她很难不对茶叶产生浓厚的兴趣。成年后的她曾到广州、郑州卖过服装。兜兜转转几圈,她觉得自己还是愿意从事与茶相关的职业。父亲叶合松对女儿的选择很欣慰,他告诉女儿:“工作中对茶叶知识有不懂的尽管问我。”
“我就是喜欢茶。不仅要懂信阳茶,还要懂中国十大名茶。”叶文静说,“因为对茶的喜爱,我专门还到古城西安六如茶艺培训中心拜师学艺。”她的老师就是被誉为“中国茶痴”的茶文化学者、专家林治。“林治老师的授课不同寻常,他讲课从来不就茶论茶,而是把儒释道三教文化、茶艺美学理论和技能、茶叶经营实践和茶的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心术并重,厚积薄发,词彩飞扬,讲得生动活泼。”叶文静谈起林治老师来充满着敬意。在老师的教导下,叶文静收获的不仅是国家中级茶艺师的证书,还有对茶更深的热爱。
“很多时候,茶只是一种载体,茶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对于茶艺师来说,要能够运用好背景、服饰、配乐、演说等,来烘托出一种文化,让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茶、了解茶,让人们在浮躁、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到宁静、淡泊的氛围。”叶文静说自己的目标就是当一个茶人。不过,她说自己越学得多,就越觉得离真正的茶人很远,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
采访茶艺师叶文静的同时,记者还注意到另一位练习红茶茶道的女孩儿。她叫陈贝,也是23岁。她现在还是一名普通的茶艺员。“我从小跟着外公长大,外公喜欢喝茶,久而久之,我也喜欢上了茶。来信阳上学,在茶的氛围中成长,我更爱茶了。”凭借对茶的这份感情,家在平顶山市郏县的她从信阳农专毕业后就自荐来到文新茶馆。她说自己一开始总是怕出错,现在经常跟叶文静等其他茶艺师交流学习,慢慢地对茶艺开始熟悉了。
“好的茶艺师,要有一定阅历和对茶的理解,使人、茶、艺浑然一体,才能给别人带来舒心与美的享受。我正朝这个目标努力。”陈贝说。
问及她的理想,她说:“我要从基层做起,积累能力。然后到我家乡平顶山开一家文新茶叶公司的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