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革平
城镇化的本质问题还是农民问题,必须把农民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和受益主体。城镇化不是把农民“一化了之”,而是要把农民变为市民,让他们分享城市文明的成果。
当下,各地城镇化可谓高歌猛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上岸进楼”。但有种现象值得警惕: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些地方自觉不自觉地把农民、农村边缘化,农民成了“被城市化”的对象,被“一化了之”。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多数人仍然是农民,市长要面对的主要不是市民而是农民,城镇化的本质问题还是农民问题。但传统城乡体制的分割,使得农民长期不能充分分享城镇化带来的利益,农民工更是常年游走在城乡两端,成为“边缘人”。
城镇化必须把农民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和受益主体,让他们身进城,更要心进城;进得来,更要留得住、过得好。城镇化不是把农民“化”走,而是要把农民变为市民,让他们分享城市文明的成果。这样,城市化才能有不竭动力。
无视、漠视农民利益的城镇化,注定是不稳定、不可持续的。我们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无论征地补偿、住房兴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通信、城市管理等,都要考虑农民利益,甚至把天平更多地倾向农民。只要把农民当成城市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力,当成城建工作的责任而不是麻烦,当成城市管理的主人而不是外人,我们的工作就会顺利得多。
今后,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改革户籍制度,除少数特大城市外,一律取消户口限制;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包括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社会保险接转制度、维权保障机制;建立进城人口的职业培训、文化学习、法制教育制度;建立农民土地流转、宅基地整理和置换制度;引导和支持进城农民参政议政,伸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立城市化科学考评制度,把吸纳农民安置就业多少、为进城农民服务的质量等,作为评价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
(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