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鸿 王 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才流动日趋活跃,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已成为新时期人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资格的单位还在擅自接收和管理流动人员档案,有些档案放在个人手中,造成档案失密、泄密、遗失、涂改、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流动人员数量的增长、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快以及人才流动方式的增多,越来越成为人才服务机构和档案管理部门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人才流动与档案管理出现分离的现象
人事制度的改革,促进并加速了人才流动,但“人档分离”的现象也随之产生了,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模式仍阻碍着人才流动,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仍禁锢,束缚着改革的步伐。人档分离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就业渠道的拓宽。到外企、乡企、私营企业等成为吸引人才的热点,由于这些企业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到这里就业的人员基本上存在着人档分离。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人才聚集,由于受单位编制的限制,很多人只能把户口和档案留在原籍,造成“人档分离”。二是,暂缓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本人档案被寄到原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人才交流中心保管,但毕业生本人并未回到原籍就业,造成“人档分离”。三是近年来,企事业单位跳槽、自动离职的人员逐渐增多,由于多种原因,单位不愿放人,则扣留档案以挽留,流动人员“弃档”而去,造成“人档分离”。这些现象不仅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同时也给档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二、人事档案管理应随市场经济体制而改革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入、事业单位聘任制的推行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人事管理社会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才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的进步、发展同样促使着各项管理体制的健全与改革,档案的存在是社会文明的必然产物,人事档案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现在我们要通过科学的途径,进行档案管理的改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不再阻碍人才的流动。
“人档分离”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事管理体制、档案管理体制和模式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人事档案应以资源形态进入信息领域,通过信息技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体现出人事档案的价值。人事档案资源的开放及社会化、信息化的管理,是现代社会中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必然趋势。人事档案是一生经历的记录,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因其保密制度而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当事人无权查看个人的档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民的知情权。如果将人事档案作为社会信息源之一,有条件的向社会公开,发挥档案作用,提高利用率,保证档案的真实有效性。曾经有人提出,档案管理要进行改革有很大的使用价值,这就是个人信息档案、业绩档案分类建立、分类联网管理,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这样不仅使用人单位全面了解所聘用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工作业绩,并用诚信档案来约束职工的道德行为,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管理,让人事档案真正成为个人的介绍信或用人单位的说明书,彻底解决目前档案管理中的“弃档”问题,消除“死档”现象,从而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