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如果不是事实,笔者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药品价格会涨得如此离谱。在11月20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每周质量报告中,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最后以213元天价售卖到患者手中,利润高达1300%。

经过层层盘剥,药价确实是“飞”上了天,而该得的“实惠”这些利益集团或个人也都得到了。然而,当他们怀揣着从患者兜里“偷”来的辛苦钱沾沾自喜时,却不知自己的良心早已被狼狗叼走了。痛心之余,笔者不禁要问:究竟谁才是药价虚高的真正推手?是发改委,物价局,医院,还是已经广受诟病的流通领域?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近期,国家发改委采取4项措施打击药价虚高。这本该使公众有所期待的消息,引来更多的却是质疑与批评。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屡次出台政策希望压低药价,但是药价却仍居高不下。这又是何原因?有关专家对媒体表示,发改委或各省物价局制定的药品指导价高的离谱,这才是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笔者在此要问:从上至下的发改委官员以及具体办事人员,难道就不知道其中的漏洞吗?

而经天价“芦笋片”事件后,公众则将矛头指向了物价局。请看湖南省物价局一位人士是怎样面对公众质疑的。他说,药品品种规格相当复杂,政府在进行价格核定时,对于企业提供的资料由于工作人手不够,很难做到每个药品都实地查看药品入库记录、财务凭证等反映价格信息的第一手资料。既然做不到,为何瞎指挥?既然做不到,为啥不辞职?吃着纳税人的饭,干着不为民的活,物价局应该改名叫“无用”。

追索到最后,罪魁祸首是医院,最后的推手是医生。在央视的质量报告中,有知情人士透露,回扣俨然已经成为医药行业长期存在的潜规则,给医院回扣一般也达到药品销售价格的5%至20%;而给医生的回扣更是惊人,有些药品的回扣达到25%至50%,一个“芦笋片”医生就拿走了80元。真可谓要了钱财不要脸面。

国家三令五声,药价依然“坚挺”。我们在骂商人所谓钻空子、赚“黑心钱”时,在骂市场的潜规则时,在骂医院变成“阎王殿”时,是不是更应该审视一下相关部门,他们到底有没有作为?在为谁作为?倘若还有一点良心和社会责任,层层加码、药价飙升十几倍的现象还会如此疯狂吗?

写到此处,笔者不禁想起“80元处方”大夫王争艳,她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仔细一琢磨,却又倍感心酸,这样的事件能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可见医药的黑幕已让人心寒到了怎样的地步。一个“80元处方”,一个80元回扣;前者“扒回”了道德,后者却“拔去”了良心。到底是谁该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