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事件回放】

据《人民日报》报道:8月26日,江苏省如皋市司机殷红彬开着一辆大客车经过一座立交桥时,发现一个老太太被压在三轮车下,于是靠边停车,把老人扶了起来。没想到,他刚走开,老太太就给儿子打电话,说一辆大客车撞倒她后逃逸。她儿子一听,赶紧报警。很快,殷红彬的车被交警拦住。老太太当面指认,一口咬定撞了她。殷红彬有口难辩,幸亏他的车上装有摄像头,把整个过程录制得清清楚楚。老太太口说无凭,这才还了殷红彬一个清白。

【记者点评】

要是没有这个摄像头,殷红彬就真的会被讹上。纵然浑身是嘴,怕也说不清楚。不过,看到这样的“撑腰”表态,总觉得心中不是滋味。老人摔倒了,有人前去扶一把,是做善事;如果发生车祸,发生抢劫,发生紧急情况,有人伸出援手,当属见义勇为行为,社会当为之喝彩。而事实上,总有见义勇为者叫苦不迭,才需要有人为见义勇为者“撑腰”。虽说善心无罪,可是,做善事被讹诈,总是一件让人笑不起来的事情。无论如何,只要是做善事,我们都应该为其撑腰。

我们要为道德撑腰,就是旗帜鲜明的“扶起摔倒的道德”。大家还记得“小悦悦事件”吧?那是留在人们心中永远的痛。面对“摔倒的道德”,我们该如何去“搀扶”呢?是借助国家立法?还是依靠公民觉悟?立法当然是需要的,但是,仅仅依靠量化的立法来规范不可量化的道德行为,是困难的。依靠公民自觉构建道德行为,就需要有人站出来“为道德撑腰”。依靠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是一种肯定,是一种提倡,也是一种导向。当道德有了社会力量这个“靠山”后,殷红彬们才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道德滑坡时期,我们大家不为道德撑腰,道德就可能继续滑坡,一直滑到谷底。在道德滑坡时期,社会更需要形成一种我们要为道德撑腰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让善的东西流行起来,让丑恶的东西抬不起头来。全民讲道德,社会会更加温暖。有报道说:成都一家公司贴出通告:鼓励员工在老人跌倒后主动去扶,并承诺“扶出问题”由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合肥有律师表示:愿意组团为扶人者提供免费法律支持;一网站发出倡议:希望更多企业和单位加入到“扶一把”联盟中来,很多企业表示愿意加入这一联盟。“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知道:这个社会并非那么冷漠”。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只是太多的“教训”,使得一些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得已选择了躲避。其实,很多人的躲避,并不是出于本心,出于真意;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是不惹是非好。假如“为道德撑腰”形成一种氛围,一种环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在危急时刻,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

我们为道德撑腰,是一副清醒剂。相信很多人“喝”了这副清醒剂之后,就会良心发现,善心复苏,自觉自愿加入到见义勇为队伍中来。有了我们要为道德撑腰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人们“对道德与良知的坚守”,才能使见义勇为行为成为一种时尚,引领道德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