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11月21日早上8点多钟,刚吃过早饭,浉河区东双河镇杜河村党总支书记左法军就来到刚建成不久的杜河农民新村,了解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展,正好碰上刚刚搬进农民新村的居民刘正伟,刘正伟赶紧迎上去握住左法军的手,“支书,说了这么久了,你什么时候还是抽空到我屋吃个饭,喝杯小酒,庆祝我搬进新居嘛!”
在刘正伟家里,他说:“我以前就是做粮食收购生意的,这么宽敞的屋,我们家当然住不完,我就将一楼当作了稻谷储藏间。安居才能乐业,生意生活两不误!这房子是我们村集体自己开发建设的,村里按每平方935元的成本价卖给我们,这一套房花了十几万元,要是在城里,五六十万也买不了。我觉得居住条件超过了城里人。”
“你们看,这一排排富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农民新居,不比你们城里的洋房别墅差呀。”左法军指着落成不久的农民新村骄傲地说。“我们村规划建设的杜河新村占地76亩,规划建设高标准民居269套,一期的90多套居民楼已全部销售完毕,目前还有许多居民在排队等候待建的二期楼房。”言谈中,左法军喜悦中透露着自豪。
比起开发商建房的模式来,村集体自己开发对农民来说,无疑更为划算。过去,村集体对外发包工程都由村支两委说了算,群众认为发包过程不透明,程序不规范,如何化解群众矛盾,最大程度保护集体经济不受损失,左法军告诉记者,村支“两委”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调研,认为由村集体承担杜河新村建设点垫土工程。这个意见经过村党支部提议后,村支“两委”走村访户了解实际情况,并广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民意见。经过充分酝酿,村支“两委”会通过了由村集体承担杜河新村建设点垫土工程的意见,成立了杜河村新村建设指挥部,并拟定了实施方案,工程由杜河村新村建设指挥部负责,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指挥部对各成员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各司其职。从确定征地拆迁,到确定建房。其间村民们曾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和表决,终于大家集体通过了自做业主、自行筹资建房的方案。征地、拆迁,一直是最为引人关注、最为敏感的两大焦点,也是引发干群矛盾的导火索。“期间,我们反复召开群众代表、党员代表会议,向全体村民开会筹款,村干部,老党员、村小组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大家一致确定每亩补偿1.8万元,一期征地40多亩,我们村仅用了5天就完成了征地赔偿问题,没有发生一户村民上访事件。”
左支书说:“关心群众,就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比如说,杜河街道地势低洼,每逢暴雨就产生内涝。于是,我们协调市海事局拿了一部分资金,村里又补贴了一部分,修建了300米的排洪沟、2处管涵、2座小桥,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过去每逢暴雨,家家户户都忙着灌沙袋,夜里觉都睡不安稳。今年村里又拿出100多万元新修了排污沟、复合堤,街道居民个个睡得很香,再也没有以前的恐慌。就像一个年轻人说的那样,“雨下得越大,两口子抱得越紧”。左法军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