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新课标阅读教学要求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明显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着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理念,重视引导。新课标阅读教学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自己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此外,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起到组织指导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上靠,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结论的多样性。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作科学合理的纠正与指导,但决不能无原则的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给予肯定或否定。
二、注重诵读,立足文本。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所以语文课堂离不开读,更少不了朗朗书声。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由文字构建的美好境界中,与文本对话: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主旨是什么?我有哪些理解以及理由;与作者对话:如为何这样写?意图何在?与编者对话:如为何将将此文列入此单元?为何要设计这几个问题?编者意图是什么?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课文内容有了感知,理清了思路。此外指导学生诵读优美句章段,让学生有意识积累语言素材,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注重体验,多元解读。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体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再加上学生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观点立场、艺术趣味不同,因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会千差万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可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为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由此看来,多元解读是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创造性品质的阅读,理应受到尊重和重视。我们应从文本内容、语言、主旨、人物形象和文本“空白”等角度将多元解读落到实处,使学生在多元化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总之,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只有在阅读教学这块土地上,不断探索、创新,学生阅读的枝头上,才能硕果累累。
(作者单位:信阳市浉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