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霞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开放学习,变讲堂为学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特殊教育学校,就更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让聋生在反复实践和屡遭挫折中品味“发现的喜悦”,体会“创造的喜悦”。

形象激趣法 使学生想学

形象引入,强化表象。聋生虽听不见,但他们有一双明亮好奇的眼睛,充分利用视觉优势,形象有趣的引入新课,为整节课的教学营造浓厚的情趣。例如讲《骆驼和羊》一课时,教师上课时拿出事先做好的骆驼和羊的纸板模型彩图,让同学们观察它们各自的特点,学生就会兴致勃勃。这种直观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做法,不但使学生在感知中强化了对动物特点的表现记忆,而且培养了对比观察能力,训练说话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象体验,启发想象。乏味单调的品词析句式讲解,很难达到培养聋生能力的目的。例如讲《火烧云》这一课,教师为了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火烧云的变化,用幻灯放出火烧云变化的景象图,让学生边观察,边读课文,用问题把学生置于火烧云变幻无穷的形象体验中,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看图、读文、联想、体验说出火烧云的变化等。教学中教师借助直观图象采用形象诱导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加深了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

为文配画,发展想象。学生亲自动笔为文配画,不但能在画中形象地感知事物特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讲《我的家乡》这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来画小河、石桥、小鱼、白鹅、山坡、果树,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美丽的家乡,然后让学生展出自己画的家乡,比一比,说一说,看谁画的、说的家乡更美。通过自己的画再现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创设情境法 让学生乐学

创设情境是聋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环境、场面,让学生亲自去体会、想象、领悟,从而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巧设导语情境。一节课的开端,教师精备导语,巧妙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桂林山水》这一课,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河壮丽,大家都说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你们信不信?学生有的摇头,教师因势利导:我也有些怀疑,是不是真的?桂林山水到底美在哪儿?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美。

巧设教学场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自行设置教学场景,通过环境气氛的感染和师生的共同参与,深刻领悟教材。如讲《让座》这一课,设置如下情境,利用桌椅组成“公共汽车”,选两名口语好的学生扮演“我”和“老大爷”,老大爷的化妆、动作完全体现文中描述的特点。“我”的两次让座过程和“老大爷”的动作语言通过学生亲自参与领悟并再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字词、句子的理解,把整个课堂教学带到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中。

自主探究法 引学生自学

到了中高年级,聋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自主收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结合教材进行初学,课中,让学生自由阅读,发现问题;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列出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分析,根据课文或有关资料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注重鼓励并帮助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或答案,让他们大胆地拥有自己的新方法、新答案。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活”起来,他们个个兴致勃勃,在自学自评中自悟自得,自信自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作者单位:罗山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