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段发广 黄 勇 熊道锋)今年以来,罗山县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提高城镇文化软实力,抢占农村文化制高点,该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20%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已日益显现。

文化引领谱新篇。该县一是以文招商、以文促商有突破。做好文化项目引进落地工作,加强同香港经纬公司商洽,推进灵山风景区整体招商项目的落地实施。今年上半年,已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4亿多元。二是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已成形。实施灵山风情旅游小镇建设、灵山寺讲经堂和书画院建设、灵山环线建设等重点项目,完善南部旅游经济示范区,将其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农业大观园、旅游产业集聚区和民俗民风演绎体验区。三是“农家乐”有了大发展。立足现有资源,重点发展以农家美食为特色、民俗风光为亮点、纯朴民风为基础的特色饭庄和游园。在灵山、何家冲、杨店、九里、肖庄等5个村,打造蔬菜、果品、茶叶采摘,千人垂钓,观花海,观珍稀候鸟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游项目,形成“朱堂——灵山——灵山风景区——九里湖——何家冲——龙池沿线农家乐产业带;在各个农庄、山庄表演以茶艺、山歌、剪纸、刺绣、绘画、烙画等为主的山寨文化技艺,让游人一边品尝地道的大肠汤、地锅饭,一边观赏传统的皮影、地灯戏、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既展示了地方魅力,又增加了游人兴趣;积极开展农家乐升级改造和星级评定试点工作,出台了《罗山县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目前,已创建示范村1个,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家,新发展“农家乐”餐馆104家,全县农家乐年实现收入5000多万元,带动1100多人就业。四是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受重视。对传承千年的皮影、剪纸、刺绣、绘画、烙画等传统文化艺术给予政策、资金扶持,整理皮影传统剧目216个,推出皮影艺术新产品12项;成立“大别山书画院”,让罗山书画名扬海内外,全县涌现出省级文化先进乡镇4个,省级特色文化乡镇3个,特色文化大院46个。

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该县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出以国家4A级景区灵山风景名胜区、3A级景区何家冲为龙头,九里关、九里湖、莲塘、龙池等为特色景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融宗教游、生态游和红色故里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业;举办“2011年灵山庙会”、“2011年重阳登山节”、“灵山观鸟节”等活动,编印《罗山旅游指南》、《灵山宣传画册》和宣传折页,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2亿元。二是开发文化遗产。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山皮影为依托,组建皮影协会、皮影研究中心、皮影雕刻中心,创办皮影专刊、皮影专业生产公司等,推动皮影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全县从事皮影演出、制作、销售的人员有360多人,年创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三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扶持培育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包括旅游文化、出版印刷、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广播电视、网络服务等产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已建成文化产业主体13家,发展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团队20多个。目前,全县文化经营单位有350多家,从业人员3600多人,固定资产2.8亿多元。